<
111n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朝的另类史 > 第72章
    明廷得知大怒,只能升任老李原来的副使杨方亭为正使,以沈惟敬为副使,再次从朝鲜渡海册封。

    丰臣秀吉蒙在鼓里,以为日方所提七项条款被明方完全接受,便在大阪城盛摆宴席,款待明廷和朝鲜的来人。结果,当他看见朝鲜派来的“谢罪使”不是什么嫡亲王子或宰相类的大官,仅仅是个州判,勃然大怒,差点离席而去。

    小西行长苦苦哀求,满心希望册封过场结束,双方罢兵了事。

    结果,明使展读册文,小西行长派去的“翻译”没派上用场,丰臣秀吉招来精通汉语留学明朝多年的“学问僧”为他翻译。这一来,听一句话,丰臣秀吉小瘦脸阴沉一下子。待诏书读毕,丰臣秀吉明白过味儿,一脚踹翻桌案,离席怒去。

    中日和谈失败。日本第二次侵朝战争开始。

    明使杨方亭归国后,一一把实情禀告明神宗。不用说,皇帝大怒,不仅把沈惟敬下狱处死,连兵部尚书石星也不能辞其咎,捕入诏狱论死。

    没有实际内容的“胜利”

    ——日本第二次侵朝战争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紧锣密鼓安排过后,派十五万人二次入侵朝鲜。在朝鲜,称之为“丁酉倭乱”;在日本,称为“庆长之役”。

    由于得知日本加藤清正已经率两百多艘战船在釜山东北扎营,明廷才意识到日本再来的现实,先后派出麻贵、邢玠和杨镐前往朝鲜御敌。

    有读者会问,先前在第一次抗倭援朝的李如松为何不露面?问的好。李如松时任辽东总兵,《明史》上讲“土蛮寇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其)巢(穴),中伏,力战死”。清朝史官支支吾吾,所谓的“土蛮”,可能是满洲土著或者是蒙古部落。所以,李如松战死于辽东总兵任上,自然不能再去朝鲜。

    日军此次之所以能顺利登陆朝鲜半岛,正在于朝鲜内部临阵换将,把名将李舜臣撤职,其海军失去主心骨,一战便大败亏输。

    李舜臣,字汝海,自小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忠臣孝子之念,深植其心。第一次日本侵朝期间,朝军诸路皆败,惟有李舜臣所率水军取得重大胜利。他研发了独特的铁甲龟船,在玉浦海战中打得日本水军仓皇逃窜,并在紧接的唐浦海战再次大败日军。特别是闲山岛大战,李舜臣所率朝鲜水军智争力取,击沉日船近百艘,杀死淹毙倭兵数千人,诚为朝军罕有的大胜,极大打击了日军的海上运输线。

    如此功勋卓著大将,在日军第二次侵朝的关键时刻,竟然因李朝内部党争牵连,被革去军职。而后主将朝鲜水军的,换成了大草包胆小鬼元均。结果不必细说,海上遭遇战,由于元均指挥无方加胆怯,朝鲜水军全盘皆溃,元均本人也在逃跑时被日本人打死,朝鲜的制海权,落入日本水军之手。

    不仅朝鲜水军大败亏输,入援的明军也不断败绩。守卫南厚的明军最早被日军击败,主将遁逃。全州、庄州明军见势不妙,拉起队伍就跑,日军在二地疯狂屠城。

    明方统帅时任“备倭大将军”麻贵也是草包软蛋,闻讯竟想弃汉城逃鸭绿江,多亏其手下参谋劝阻,加上明军不断入境,李朝的朝军也从忠清道发兵来援,老麻才稍稳心神。

    日军集结完毕后,对汉城发动猛攻。昔日李如松手下的得力谋士李应试还在,他以沈惟敬的名义派人到小西行长营中“讲和”。这位小西挺“义气”,见老沈哥们有口信来,立刻止军不攻。加藤清正部本来就要攻克汉城南面险隘稷山,由于失去小西行长的支援,半途而废,只得领军撤至蔚山一带,汉城暂时告安。

    年底,明朝海军源源不断地载明军入朝,水师提督陈璘率副将邓子龙等人相继入援。朝鲜国王知错就改,重新起用李舜臣,虽然他当时手中只剩下十二只残舰,也积极备战,招募水兵,与明军水师积极配合,协力合作。

    眼见手中已有四万精兵,总督邢玠和经略杨镐两人商议后,决定主动出击,发三路大军率先攻下庆州,然后直接向蔚山迈进,准备全歼日军最残忍战斗力最强的加藤清正部。

    三路大军中,高策领中军,李如梅(李如松弟)率左军。李芳春领右军。于是,杨镐命令二李统主力直攻加藤清正,高策留中策应。蔚山大战拉开序幕。

    蔚山大战初始阶段,李如梅与参将杨登山首建奇功,以轻兵诱敌,在海边设伏,一下子杀倭四百多人,余贼仓皇遁去,退守高地势、强堡垒的岛山石城。为了减缓明军进攻,日军在岛山下部设置三道围栅,据险而守。明朝副将陈寅率手下浙兵,奋呼而进,不顾矢石和枪弹交加,冒死冲击,立破两重栅,进抵最后一道守栅。栅破唾拔之际,正在山下坐阵的杨镐私心顿起,命人鸣金收兵。浙军不敢抗命,只得悻悻而返。这帮“戚家军”的老班底已经在山上牺牲了数百兄弟性命,功败垂成。

    杨镐此人,河南商丘人,万历八年进士出身,由于在辽东任事,与李成梁家族关系密切,与李如梅关系更好。本来他在万历二十五年春与李如梅出塞击敌时因败失要受处罚,朝鲜倭兵二次入侵,明廷免去其罪,擢其为右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

    杨镐入朝后,上奏上事,多为杂苛小事,与朝方多生嫌隙,当地人怨之不已。他在岛山下方看见陈寅浙兵先登,马上要攻克日军堡垒,如此关键时刻,他竟然鸣金收兵,中止进攻,想待自己好友李如梅率军获此头功。结果,明军丧失了最佳的进攻机会。如果杨镐不鸣金,岛山上的加藤清正部肯定会被完全消灭,日军在朝鲜的军事进攻应该就玩完了。

    日军入岛山石城后,闭城不出,坚守以待援军。由于当时正值隆冬苦寒,泥淖遍地,风雪裂肤,明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十分低落。李成梅第二天率众进攻,事易时移,日军连发火绳枪,明军死伤惨重,连一重栅也过不去。无奈之下,明军几万人只得就地扎营,想围困逼日军出战或投降。

    岛山日本守军乃穷凶极恶之辈,凭借地势,日夜往下发炮,且炮弹皆在发前用毒药煮过,明军凡有擦伤皆溃烂而死。入围整整十天,岛上堡垒竟然不能被攻下。

    利用如此大好喘息之机,日军主将加藤清正趁与明军议降的空档,派人送信给身在釜山的小西行长,求他带兵来救自己。二人关系虽不睦,关键时刻,不能不施以援手。小西行长立刻急行军,悄悄开至注意力皆在岛山堡垒的明军近侧,突然发起攻击。与此同时,各地来援的日军纷纷投入战场,高举倭刀喊杀着朝明军扑来。如果这时主将是第一次日本侵朝时的李如松,估计不会有多大闪失。文人出身的杨镐胆小鬼,又不知兵,他与好哥们李如梅率先逃跑。

    明军军心大乱,一时大溃,明军竟然被日军趁乱杀掉二万多人,只可用“惨败”二字形容。《明史》记载,“是役也,谋之经年,倾海内全力,合朝鲜通国之众(也就几千人)委弃于一旦,(明廷)举朝嗟恨。”

    更令人气愤的是,杨镐败奔后,跑到庆州仍旧不止步,怕日军奔袭,一直逃回汉城,并和总督邢玠一起捏造军情,以大捷上闻。诸军点检损失,上报死亡两万多,杨镐大怒,力称是死亡一百多,抑之不奏。

    由于首辅是与杨镐关系不错的老迈昏庸的赵志皋,他竭力回护,向万历帝力保杨镐,只把他免职而已。这位志迂才疏的杨镐,在万历四十七年被任命为辽东经略,大败于满洲军队,明军死亡五万多人,闯下奇天大祸。那时再无人搭救他,杨镐被逮入诏狱论死,但直到崇祯三年他才被杀头。

    蔚山之战后,明日双方形成相持。明军退归汉城坚守。日军也消耗巨大,无力大谋进攻。毕竟明朝当时的底子不薄,不甘心在朝鲜半岛大失颜面,从内地抽调十余万精兵入朝鲜,准备一举肃清日军。

    总督邢玠兵分三路,分攻蔚山的加藤清正、釜山的小西行长以及泗川的岛津义弘。海上方面,明军水军统帅陈璘与朝鲜的李舜臣将军联军,保持警惕,准备在日军溃逃时给予沉重打击。结果,进攻泗川的中路明军攻败垂成,自己军中的炸弹突然自爆,引发了火药车,日军趁乱夺回泗川。东路的加藤清正元气大伤之余,以退为进,明军也没捞到什么大便宜。西路的明军主将刘綎脑子也比不过日将小西行长,没什么进展。双方干耗。

    这时,日本本土传来消息,丰臣秀吉病死。为此,在朝鲜的日本将领都大舒一口气。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秋,丰臣秀吉临死,遗命从朝鲜撤军。

    本来就不情愿劳民伤财打朝鲜的日本朝内大臣,立刻安排日军将领尽速回撤,“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迫不及待,十万火急派人持密令遍告诸日将。

    可怪的是,明军情报系统效率极低,对日本国事及日军即将撤军之事竟然一无所知,特别是刘綎部明军,傻不拉叽还与日军“积极”交涉,大搞军中“和平”协议。

    加藤清正部日军跑得最利索,十一月十八日尽数撤走;泗川日军跑得也不慢,与加藤部同时开拔,一日内即逃得精光。只有西路小西行长“任重道远”,苦于明朝、朝鲜水军联军切断水路,他忙向岛津义弘求救。正好小西行长女婿宗义智也来救老丈人。于是,岛泽义弘与宗义智合军,乘五百余艘战船连夜西行,准备救出小西行长。

    朝鲜水军主将李舜臣立刻与明朝水师提督陈璘商议,提出了一个围歼来援日军的计划:明军水师埋伏于沿海港湾,朝军水师设伏于外海的观音浦,等日军越过露梁海峡后,由明朝老将邓子龙出奇军断其归路,一举全歼日本这只来援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