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天龙八部 > 第291章
    那是说修习这三捺时用功之苦,每

    捺一下,便如入了一次地狱一般。

    香灰渐渐散落,露出地下一块手掌大的物事来,众僧一

    看,不禁都惊叫一声,那物事是一只黄铜手掌,五指宛然,掌

    缘闪闪生光,灿烂如金,掌背却呈灰绿色。

    鸠摩智袍袖一拂,笑道:“这‘袈裟伏魔功’练得不精之

    处,还请方丈师兄指点。”一句话方罢,他身前七尺外的那口

    铜鼎竟如活了一般,忽然连打几个转,转定之后,本来向内

    的一侧转而向外,但见鼎身正中剜去了一只手掌之形,割口

    处也是黄光灿然。辈份较低的群僧这才明白,鸠摩智适才使

    到般若掌中“慑伏外道”那一招之时,掌力有如宝刀利刃,竟

    在鼎上割下了手掌般的一块。

    玄生见他这三下出手,无不远胜于己,霎时间心丧若死:

    “只怕这位神僧所言不错,我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确是传自天

    竺,他从原地习得秘奥,以致比我中土高明得多。”当即合十

    躬身,说道:“国师神技,令小僧大开眼界,佩服,佩服!”

    鸠摩智最后所使的“袈裟伏魔功”,玄慈方丈毕生在这门

    武功上花的时日着实不少,以致颇误禅学进修,有时着实后

    悔,觉得为了一拂之纯,穷年累月的练将下去,实甚无谓。但

    想到自己这门袖功足可独步天下,也觉自慰,此刻一见鸠摩

    智随意拂袖,潇洒自在,而口中谈笑,袍袖已动,竟不怕发

    声而泄了真气,更非自己所能,不由得百感交集。

    霎时之间,大殿上寂静无声,人人均为鸠摩智的绝世神

    功所镇慑。

    过了良久,玄慈长叹一声,说道:“老衲今日始知天外有

    天,人上有人。老衲数十年苦学,在国师眼中,实是不足一

    哂。波罗星师兄,少林寺浅水难养蛟龙,福薄之地,不足以

    留佳客,你请自便罢!”

    玄慈此言一出,哲罗星与波罗星二人喜动颜色。神山上

    人却是又喜又怒,喜的是波罗星果然精熟少林派绝技,而玄

    慈方丈准他离寺;愁的是此事自己实在无甚功绩,全是鸠摩

    智一力促成,此人武功高极,既已控制全局,自己再要想从

    波罗星手中转得少林绝技,只怕难之又难,何况波罗星所盗

    到的少林武功秘笈,不过寥寥数项,又如何能与鸠摩智所学

    相比?世上既有鸠摩智其人,则自己一切图谋,不论成败,都

    已殊不足道。

    鸠摩智不动声色,只合十说道:“善哉,善哉!方丈师兄

    何必太谦?”

    少林合寺僧众却个个垂头丧气,都明白方丈被逼到要说

    这番话,乃是自认少林派武功技不如人。少林派数百年来享

    誉天下,执中原武学之牛耳。这么一来,不但少林寺一败涂

    地,亦使中土武人在番人之前大大的丢了脸面。观心、道清、

    觉贤、融智、神音诸僧也均觉面目无光,事情竟演变到这步

    田地,实非他们初上少林寺时所能逆料。

    玄慈实已熟思再三。他想少林寺所以要扣留波罗星,全

    是为了不令本寺武功绝技泄之于外,但眼见鸠摩智如此神功,

    虽然未必当真能尽本寺七十二门绝技,总之为数不少,则再

    扣留波罗星又有何益?波罗星所记忆的本寺绝技,不过三门,

    比诸鸠摩智所知,实不可同日而语。这位大轮明王武功深不

    可测,本寺诸僧无一能是他敌手,若说寺中诸高手一拥而上,

    倚多为胜,那变成了下三滥的无赖匪类,岂是少林派所能为?

    这波罗星今日下山,不出一月,江湖上少不免传得沸沸扬扬,

    天下皆知,少林寺再不能领袖武林,自己也无颜为少林寺的

    方丈。这一切他全了然于胸,但形格势禁,若非如斯,又焉

    有第二条路好走?

    殿上诸般事故,虚竹一一都瞧在眼里,待听方丈说了那

    几句话后,本寺前辈僧众个个神色惨然。他斜眼望看师父慧

    轮时,但见他泪水滚滚而下,实是伤心已极,更有几位师叔

    连连捶胸,痛哭失声。他虽不明其中关节,但也知鸠摩智适

    才显露的武功,本寺无人能敌,方丈无可奈何,只有让他将

    波罗星带走。

    可是他心中却有一事大惑不解。眼见鸠摩智使出大金刚

    拳拳法、般若掌掌法、摩诃指指法,招数是对是错,他没有

    学过这几门功夫,自是无法知晓,但运用这拳法、掌法、指

    法的内功,他却瞧得清清楚楚,那显然是“小无相功”。

    这个无相功他得自无崖子,后来天山童姥在传他天山折

    梅手的歌诀之时,发觉他身有此功,曾大为恼怒伤心,因此

    功她师父只传李秋水一人,虚竹既从无崖子身上传得,则无

    崖子和李秋水之间的干系,自是不问可知了。天山童姥息怒

    之后,曾对他说过“小无相功”的运用之法,但童姥所知也

    属有限,直到后来他在灵鹫宫地下石室的壁上圆圈之中,才

    体会到不少“小无相功”的秘奥。

    “小无相功”是道家之学,讲究清静无为,神游太虚,较

    之佛家武功中的“无色无相”之学,名虽略同,实质大异。虚

    竹一听到鸠摩智在山门外以中气传送言语,心中便已一凛,知

    他的“小无相功”修为甚深,此后见他使动拳法、掌法、指

    法、袖法,招数虽变幻多端,却全是以小无相功催动。玄生

    师叔祖以及波罗星所使的“天衣无缝”等招,却从内至外全

    是佛门功夫,而且般若掌有般若掌的内功,摩诃指有摩诃指

    的内功,大金刚拳有大金刚拳的内功,泾渭分明,截不相混。

    他听鸠摩智自称精通本派七十二门绝技,然而施展之时,

    明明不过是以一门小无相功,使动般若掌、摩诃指、大金刚

    拳等招数,只因小无相功威力强劲,一使出便镇慑当场,在

    不会这门内功之人眼中,便以为他真的精通少林派各门绝技。

    这虽非鱼目混珠,小无相功的威力也决不在任何少林绝技之

    下,但终究是指鹿为马,混淆是非。虚竹觉得奇怪的是,此

    事明显已极,少林寺自方丈以下,千余僧众竟无一人直斥其

    非。

    他可不知这小无相功博大精深,又是道家的武学,大殿

    上却无一个不是佛门弟子,武功再高,也不会去修习道家内

    功,何况“小无相功”以“无相”两字为要旨,不着形相,无

    迹可寻,若非本人也是此道高手,决计看不出来。玄慈、玄

    生等自也察觉鸠摩智的内功与少林内功颇有不同,但想天竺

    与中土所传略有差异,自属常情。地隔万里,时隔数百年,少

    林绝技又多经历代高僧兴革变化,两者倘若仍是全然一模一

    样,反而不合道理了。是以丝毫不起疑心。

    虚竹初时只道众位前辈师长别有深意,他是第三辈的小

    和尚,如何敢妄自出头?但眼见形势急转直下,众师长尽皆

    悲怒沮丧,无可奈何,本寺显然面临重大劫难,便欲挺身而

    出,指明鸠摩智所施展的不是少林派绝技。但二十余年来,他

    在寺中从未当众说过一句话,在大殿中一片森严肃穆的气象

    之下,话到口边,不禁又缩了回去。

    只听鸠摩智道:“方丈既如此说,那是自认贵派七十二门

    绝技,实在并非贵派自创,这个‘绝’字,须得改一改了。”

    玄慈默然不语,心中如受刀剜。

    玄字班中一个身形高大的老僧厉声说道:“国师已占上

    风,本寺方丈亦许天竺番僧自行离去,何以仍如此咄咄逼人,

    不留丝毫余地?”

    鸠摩智微笑道:“小僧不过想请方丈应承一句,以便遍告

    天下武林同道。以小僧之见,少林寺不妨从此散了,诸位高

    僧分投清凉、普渡诸处寺院托庇安身,各奔前程,岂非胜在

    浪得虚名的少林寺中苟且偷安?”

    他此言一出,少林群僧涵养再好,也都忍耐不住,纷纷

    大声呵斥。群僧这时方始明白,这鸠摩智上得少室山来,竟

    是要以一人之力将少林寺挑了,不但他自己名垂千古,也使

    得中原武林从此少了一座重镇,于他吐蕃国大有好处。

    只听他朗声说道:“小僧孤身来到中土,本意想见识一下

    少林寺的风范,且看这号称中原武林泰山北斗之地,是怎样

    一副庄严宏伟的气象。但听了诸位高僧的言语,看了各位高

    僧的举止,嘿嘿嘿,似乎还及不上僻处南疆的大理国天龙寺。

    唉!这可令小僧大大失望了。”

    玄字班中有人说道:“大理天龙寺枯荣大师和本因方丈佛

    法渊深,凡我释氏弟子,无不仰慕。出家人早无竞胜争强之

    念,国师说我少林不及天龙,岂足介意?”那人一面说,一面

    缓步而出,乃是个满面红光的老僧。他右手食指与中指轻轻

    搭住,脸露微笑,神色温和。

    鸠摩智也即脸露笑容,说道:“久慕玄渡大师的‘拈花

    指’绝技练得出神入化,今日得见,幸何如之。”说着右手食

    中两指也是轻轻搭住,作拈花之状。二僧左手同时缓缓伸起,

    向着对方弹了三弹。

    只听得波波波三响,指力相撞。玄渡大师身子一晃,突

    然间胸口射出三支血箭,激喷数尺,两股指力较量之下,玄

    渡不敌,给鸠摩智三股指力都中在胸口,便如是利刃所伤一

    般。

    这玄渡大师为人慈和,极得寺中小辈僧侣爱戴。虚竹十

    六岁那年,曾奉派替玄渡扫地烹茶,服侍了他八个月。玄渡

    待他十分亲切,还指点了他一些罗汉拳的拳法。此后玄渡闭

    关参禅,虚竹极少再能见面,但往日情谊,长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