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 1839 > 第114节
    “很高兴的通知你,不是罗伯特-李。李颖修先生,自觉吧,大爆炸一杯。”楚剑功用中文说。

    李颖修找招待将各种酒水都取了来,倒进一个大杯子里。楚剑功向顾盛众议员解释说:“司长先生和我打赌打输了,所以他必须把这杯鸡尾酒喝下去。”

    李颖修端起酒杯致意,然后一口气把一大杯酒都喝了下去。

    旁观者都鼓起掌来。

    “向我介绍几位先生吧。”

    “这位顾盛众议员早就认识了。”

    顾盛和李颖修握手。

    “这位是亚伯拉罕-林肯先生,众议员。他将和顾盛众议员组成东方问题委员会,并担任委员会副主席,全权负责和清国的签约问题。”

    “很荣幸见到您,”李颖修说,“您是一位伟人。”

    楚剑功在桌子下面踢了李颖修一脚。

    “您过奖了,我刚当上众议员没多久。说实话,如果不是你们在远东战胜了英国人,让伊利诺斯州的亲英分子受到很大打击,我的资历还不够参选呢。因此,我应该感谢你们。”

    喔,难怪林肯提前这么早当选了。李颖修笑着举起酒杯:“林肯众议员,祝贺您的当选。作为新科议员,您是怎么被选中担任东方问题委员会副主席的呢?”

    “国会看重我在法律方面的经验。”

    “那好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肯先生,您对我们和英国人刚刚签订的条约怎么看?”

    “远见卓识。美国有浓厚的兴趣加入到这一条约体系当中。”

    顾盛打断他,说;“我们还有两位成员没有介绍呢。”

    “这位是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

    “啊,您好,真没想到您会来清国。”

    “您知道我?”

    “呃……不知道,我是说,没想到美国代表团会这么隆重。派出了两位议员和两位军方高官。”

    “佩里将军并不是代表团成员,他到亚洲另有任务,只是顺便来上海观礼。”

    “那第四位陆军上校,是害我打赌输了的人,请问尊姓大名?”

    “其实您也没有完全猜错,我的确是临时授予上校军衔,国会需要派遣一位陆军军官到这里来,但正规的军官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岗位,我就以志愿兵的身份获得了这个临时军衔。”

    “是这样。您是……”

    “杰弗逊-汉米尔顿-戴维斯。”

    李颖修听到这话,先看了亚伯拉罕-林肯一眼,有扭头看了一眼楚剑功,不由得背出一句莎士比亚的名句:“一切无从改变。”

    “真是太奇怪了,”戴维斯说,“刚才楚将军听到我的名字,也念出了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我是说,难怪我打赌输了。”李颖修见机得快,赶紧遮掩过去。美利坚联盟国总统先生,可不能让你知道自己的命运。

    “戴维斯先生,您到清国来有何贵干呢?”

    戴维斯迟疑着,顾盛众议员说:“没关系,他们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那太好了。”戴维斯回答说,“有一位西点毕业生,肯尼夫-莱特,是你们一支军队的参谋长。他给他的老师崔立泰勒将军写信,说他正在办一所类似于西点的军校,需要教官、教材和教学设备。国会认为,和你们加强合作具有积极方面的意义,因此,派遣我这样一个有军事经验的人,做实地考察。”

    “这么说,您会造访广州?”

    “是的。”顾盛众议员接口道:“美国代表团会拜访广州,而且,我们希望,除去在上海的公使馆之外,在广州设立领事馆。”

    “可以考虑。”李颖修说,“不知道驻华公使、驻广州领事都是谁呢?”

    “驻广州领事没有确定,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谈判。而国会建议林肯先生辞去众议员职务,担任驻华公使。伊利诺斯州长将补选任命一位新的众议员。”

    原来如此。浙东大捷让美国的亲英派受到打击,林肯同学捡了个漏子。但是他资历太浅,终究在国会站不住脚。所以前来清国,任驻华公使,顺理成章的卸下众议员职务。这样就合理了,难怪他会被派来东方。

    顾盛继续解释:“戴维斯先生将任驻华武官。”

    “这么说,林肯先生和戴维斯先生要做同事了。在这遥远的异国他乡。”

    “是的。他们两人都是很有希望的年轻人。”

    年轻人!李颖修想着,1841年最大的坏处,就是19世纪的名人都太年轻了,比较难找。

    “林肯先生和戴维斯先生,一定会在长期的共事中结下深厚的友谊。”楚剑功说:“我们中国人,常说四种友谊是最牢固: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一起……付过钱。林肯先生和戴维斯先生,算是一起下乡了吧。”

    “我觉得清国很繁华,比美国繁华多了。四种友谊,前面三种我还能理解,什么叫‘一起付过钱’?”

    “就是说一起做过生意,呵呵呵。”

    “说起生意,李颖修先生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具体落实到美国,会是什么样呢。有什么养的优惠条件?比如说,美国公民在清国租房子,长期居住,能否实施自治?”

    您老真是敢开口!楚剑功想了想,回答说“我们和英国人签订的条约很清楚,实施市民待遇,不对任何人例外,任何国家也不得设立租界。国家的统一必须得到维护和尊重。不容谈判,为此,我们不惜任何代价。”

    “您言重了,没有人向破坏贵国的统一。”

    “林肯先生,我相信您,我们也尊重美国的统一,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别的什么人,都无权破坏美国的统一。”

    戴维斯说:“是的,如果英国人再来,我们会组织民兵把他们打回去,美国人保卫自己家乡的信念是无可动摇的。”

    “说得多好啊。”楚剑功说,“让我们为了联邦不可破坏的统一干一杯。”

    大家喝完了这杯酒,李颖修举起酒杯说:“让我们再为美国的保卫家乡,为家乡而战的热情干一杯。”

    “作为私人,我很乐意把你们当做朋友。我今天把话放在这里。”楚剑功借着酒兴说,“如果你将来要为维护联邦的统一而战斗,我将援助你,戴维斯先生,如果你为保卫家乡而战斗,我也将援助你。”

    “感谢,感谢。”两人随口应付着,都没有认真。

    “我们再喝一杯,我告诉你们,我说话是算数的。”

    108名言

    和美国人闲扯了半天,楚剑功突然想起来,清廷来的其他人李鸿章,郭嵩焘,胡林翼现在怎么样了?他抬头望了望,发现胡林翼和英国公使秘书伯纳德坐在一起,他们之间坐着一个翻译。

    “丫可别让英国人给骗了。”楚剑功想,于是找了个借口,离开了美国人,走到胡林翼那边去:“胡道台,你们在说什么?”

    “哈哈哈,我们在谈学问,这位伯纳德先生可不简单哪,居然是英国贡院进士及第。”

    什么乱七八糟的。楚剑功直接问伯纳德怎么回事,伯纳德又解释了一遍:他是剑桥大学文学学士,一等毕业生。那个翻译在一旁插嘴说,他找不到对应的翻译,就用了“进士及第”。

    “没啥,”楚剑功说:“你是英国公使馆的?还知道进士及第?”

    “啊,不,我是跟着李鸿章大人请来的师爷。”

    “你?师爷?”楚剑功仔细看了看面前的人,明显的欧洲面孔,“你是哪里人?”

    “我是澳门土生白人,大约一个月前,有人介绍我给李鸿章大人当师爷兼翻译。”

    李鸿章动作够快,楚剑功又一次感到有点脱离自己控制了。

    “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小的叫薛若望。”

    “你们在聊什么,不会是在说文学吧?”

    “回院台,我们正说到,通译,尤其是懂英文的通译,真是太缺了。”胡林翼说,“幸好少荃今日带了这薛若望来,不然我等只好形同木头人了。”

    “那进士及第伯纳德怎么说。”

    “他说要在这洋泾浜边上,办一所英文学校,就叫洋泾浜英文学校,专门教授标准伦敦腔的英语。”

    “洋泾浜英文学校?好啊。那学生毕业后发什么文凭呢?”

    “这个还未说到。”

    “我给个建议吧,伯纳德先生是剑桥的毕业生,这个学校也是他支持建立的,那毕业文凭就叫做‘剑桥英语职业证书’好吧。”

    “院台说的是。不过,突出学习内容的重点,不如叫做‘剑桥商务英语职业证书’。”

    “那你们慢慢商量吧。”

    楚剑功致礼告退。回到自己的桌子,美国人正在和李颖修争论什么。

    楚剑功听了一会儿,原来是关于《宅地法》。

    “作为朋友间的闲聊。我直言不讳的说,贵国应该尽快通过《宅地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归国人民对西部领土的所有权。”

    “这些事情,需要综合考虑。”顾盛众议员又把话挡住了。

    林肯见势不妙,说道:“我们访问广州的日期,就这样确定了吧。”

    “好的,先生,恭候你们的大驾。”

    四个美国人离开了,楚剑功问:“怎么扯到《宅地法》。”

    “没什么,我个人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国到1861年形势所迫,才通过《宅地法》,今天正好问问当事人,看林肯同学怎么想的。”

    “他怎么说。”

    “林肯没回答,但戴维斯回答了。第一,在立法权限上,土地制度应该由各邦来决定。第二,如果现在由国会通过宅地法,就等于在联邦层面上确认了南方奴隶主对种植园的土地所有权。这是废奴主义者不愿意看到的。而在另一方面,一部分宪法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如果国会通过宅地法,就意味着联邦在管辖国内事务,而最早的美国宪法,联邦只是对外的,国内事务应该由各州自行解决。”

    “我们不干涉美国内政。就别废话了。今天还要见那些人?”

    “你注意到那边一男一女了吗?真奇怪,他们坐在一边,什么也不做。好像不是外交人员。”

    “那过去看看。”

    楚剑功和李颖修一起走到那对青年男女的桌子旁边:“您好,请问桌子边上有人吗?”

    那对男女站了起来:“您好,这里是空的,请坐。”

    “楚剑功。”楚剑功一边伸出手去,一边自报家门。

    “奥拓-冯-俾斯麦。”

    “原来是你啊。”

    “您知道我?”

    “我是说终于见到德国人了,在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会场里,德国人不应该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