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中国笑林大全 > 第71章
    陈对道:

    “匹马陷足泥内,此畜牲怎得出蹄(题)!”

    ——清·梁章钜《巧对录》

    假畜牲有位姓贾的名士住在乡里。有一天,刚下过雪,天气寒冷,他身披貂皮大衣在门前闲

    立。有个邻居少年外号叫“倪麻子”的,走了过来——此人很聪敏,好戏弄人。贾看见他穿

    着木屐,就说道:“我有个对子,不知你能不能对?”倪问什么对子,贾说道:

    “钉靴踏地泥(倪)麻子。”

    倪说道:“对倒是能对,就是不敢,怕对出来得罪您。”贾说:“我不怪你。”倪便应

    声对道:

    “皮袄披身假(贾)畜牲。”

    ——清·梁章钜《巧对录》

    有幸不需媒明朝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十岁时,以神童被推荐到京城。宰相李贤打算招他为婿,便设宴

    招待他。席间,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个对子让他对:

    “因荷(何)而得藕(偶)。”

    李贤这样做,一是为了考考程敏政的学问和智力,二是为了探探他对婚事的意见。程敏

    政当即猜测到了李贤的意思,随口答道:

    “有杏(幸)不须梅(媒)。”

    ——清·梁章钜《巧对录》

    连音成对两个读书人夜晚坐在月下。一人出对子说:

    “移椅倚桐同赏月。”

    另一人对道:

    “点灯登阁各攻书。”

    又相传唐伯虎与友人在郊外闲行,即景出对说:

    “嫂扫乱柴呼叔束。”

    朋友对道:

    “姨移破桶令姑箍。”

    两副对子用的方法相似。

    ——清·梁章钜《巧对录》

    九岁对镇海人陆志道,小时候对对子思路敏捷。九岁时他应童子试,县令出题说:

    “镇海县童生九岁。”

    陆对道:

    “大清国天子万年。”

    县令很惊奇,把他带到水阁面试,并请他喝茶,又出题说:

    “入阁饮茶,连步可登麒麟阁。”

    陆应声对道:

    “临池染翰,何年得到凤凰池。”

    另有个叫史望之的,也是九岁应县试,县令出题为:

    “閒(闲)看门中月。”

    史望之答道:

    “思耕心上田。”

    ——清·梁章钜《巧对补录》

    徒对师杭州有师徒六人,老师刁钻乖巧,常常为难弟子,而实际上这老师并无多大学问,五个

    弟子倒很聪慧。

    有一天,他们一同赴省试,要过一道关口。几个人走到时,大门已经关闭了,于是师徒

    相互埋怨。老师说:“有个对子,你们若能对得上,我就认错,否则仍是你们的错。”然后

    说出上联:

    “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

    一个弟子应声对道: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老师用的是此时此地的情况,弟子用的也是此时此地的情况,老师很窘迫,说道:“让

    你们对对子,你们偏以对子纠缠,而且硬扯到我身上,这个不算,再重新对。”老师这样

    说,是估计再没人能对了,不料又一个弟子对道:

    “读画易,画画难,推作家作画。”

    老师大惊,只好说每人都要对,想难住其他弟子给自己解围。于是,又一个弟子对道:

    “松扣快,扣扣慢,唯侍儿侍扣。”

    老师说:“还有两个人没对!”于是又一个弟子对道:

    “停磨逸,磨磨劳,雇帮工帮磨。”

    最后一个弟子对的是:

    “听唱寂,唱唱喧,唯解人解唱。”

    众弟子对完了,一齐请老师对,老师说:“不是我不能对,几个好句,都被你们占去

    了,现在我真没什么可对了。”众弟子说:“那我们替先生对吧,下句为:

    “止扇热,扇扇凉,令长随长扇。”

    老师听了,仍然狡辩说:“‘关’对‘画’不妥,对‘扣扣’、‘磨磨’、‘唱唱’都

    不妥,必须另对,方才算数!”众弟子又对道:

    “掌印官,印印仆,有管家管樱——用‘印盈对‘关关’,稳妥吗?”

    “不!”老师说:“‘盈与‘关’虽然意思相连,但还差一点儿。”众弟子斟酌了一

    阵,又合成一句为:

    “设渡费,渡渡廉,便快足快渡。——用‘渡’对‘关’,怎么样?”

    老师很惭愧,终于无话可说了。

    ——清·梁恭辰《巧对续录》

    姓名官职对明朝嘉靖年间,发生水灾,田地被淹没。有个姓劳的人,号半野,官屯田郎中,当时的

    都水郎中是劳半野的同年顾一江。有一次,顾一江出对子同劳半野开玩笑说:

    “半野屯其田,空劳碌碌。”

    劳半野应声答道:

    “一江都是水,回顾茫茫。”

    ——清·梁恭辰《巧对续录》

    姓祖姓孙甲和乙二人相互不认识。有一次,他们因事相会在一起,甲问乙姓什么,乙答道:“姓

    孙。”乙又问甲姓什么,甲说:“不敢!”乙很纳闷,问道:“问您的姓,这有什么值得谦

    让的?”甲还是一个劲地推让说不敢,乙执意要问,甲才说:“姓祖。”

    乙听了这才明白甲是利用二人的姓开玩笑,便说:

    “这有什么关系。不过是你祖我孙,我孙你祖而已!”

    ——清·俞樾《一笑》

    本钱已还甲向乙借钱若干,并讲定二分利息,限期要还清。可谁知甲拿到了钱后,马上躲避起来

    不再露面。乙屡次上门讨债,都见不着他,不得已,只好写信质问,责其还钱。

    甲便先还十几元,过几个月,又还若干元,并以此为定例,结果拖了一年多,才把本钱

    还清,利息却一毛不拔。甲对乙说:“借你的本钱我分文未欠,所沾光的只不过是一点利息

    而已。”

    乙很气愤,便向甲借来一件宁绸长袍,借了之后,也躲起来不露面。过了几个月,才拿

    宁绸一尺还给甲,并写信说:“借你的衣裳,先还你一只袖子。”再过几个月,又以三尺左

    右宁绸还给甲,写信道:“这次还你一襟。”一直拖了两年有余,才把一件袍子的表里布料

    还清。然后,乙对甲说:

    “我借你的尊衣,分寸不少,全部还清了,所沾光的不过是成衣匠的手工钱罢了!”

    ——清·吴趼人《俏皮话》

    拆“公局”为联清代广东各州县乡镇都设有公局。公局中有绅士、董事,主要负责管理乡人借钱讨债、

    打架斗殴、邻居口角等小讼事。如果利用得好,倒也是个百姓自治的办法。然而,那些绅

    士、董事们往往处理不公,甚至有人仗势横行,营私舞弊。顺德县某公局处理事情时尤其徇

    私枉法,于是有人将“公局”两个字拆开,撰成一副对联为:

    八面威风,转个弯私心一点

    大模尸样,钩入去有口难言

    ——清·吴趼人《新笑史》

    “梁鼎芬”联额有个叫梁鼎芬的人在湖北做官,他不做好事,结果弄得臭名远扬。当地人用他的姓名字

    形撰成一额一联赠给他。额为:

    梁上君子

    联为:

    一日难支,足下分开两片

    念头太错,颈上须防八刀

    ——清·吴趼人《新笑史》

    返回目录

    中国笑林

    夸张类

    说明夸张既是一种修辞手段,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手法,二者的特点都是夸大其词、铺张扬

    厉。作为笑话体裁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手法,夸张集中地体现在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细部

    特征,从而引起听众或读者的注意,借以达到笑话本身“抑恶扬善”、怡乐性情的教育和审

    美目的。

    夸张类笑话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其坚实的现实基础的。通过夸张,可以变平淡为奇

    崛,化腐朽为神奇,使幽隐而昭然,用生动之形象揭示抽象之哲理。这类笑话,最具吸引力

    和说服力,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经久而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