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小英认为民主是保持执政党活力的重要方面——“党内民主是指全体党员一

    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处理党内事务的一种权利和制度。民主是共产党先进性的内

    在要求和本质属性。民主也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如果一个党是专制的、独裁的、奉

    行终身制的,它就不具有先进性。”

    为了保持执政党的活力,体现民主意志,不使权力倒置和虚化,甄小英一直呼

    吁在广泛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在条件成熟时,可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

    制。她多次在文章中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前苏联的教训。

    前苏联的情况是这样的:马恩时期,是坚持年会制,每年开一次党代表大会。

    列宁在世时,也是坚持年会制,重大问题由党代表大会决定,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中央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在政治局讨论问题时,列宁也坚持集体领导和少数服

    从多数的原则。斯大林时期,逐步破坏了年会制,原先每年召开一次的党代表大会

    改为相隔两年、三年,后来,甚至十几年都不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等于党的最高

    权力机构被虚化。中央委员会也不常开了,逐步使政治局变成凌驾于党代表大会和

    中央委员会之上的决策机构,最后政治局会议也不常开了,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导

    致出现重大决策失误,且长期不能纠正。

    甄小英很赞同十六大提出的把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作为重点。

    因为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最高决策机构、最高监督机构。

    关于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中央也早有打算,现在中组部在浙江省椒江等县市

    以及四川的雅安搞了试点。试点过程中,党员组成代表团,重大决策之前组织党代

    表去调研,提出建议。党员要监督党代表,党代表要征求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党代

    表还可以根据党员意见,按照党内法定程序,罢免由他们选举的某些不称职的领导。

    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十六大提出的改善党的执政方式

    和领导方式。在上海调研时,甄小英就对上海提出的“一个核心,三个党组,总揽

    全局,协调各方”的经验很感兴趣。我国解放初期,党委实际上不是直接去命令政

    府,而是通过政府里的党组来贯彻党委的意图。后来党政不分,党直接命令政府,

    指挥人大,逐步形成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不利于很好地发扬社会主

    义民主,也不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委在各类同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

    地位,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但是,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

    活动,要依法执政。党委与人大、政府和政协的关系,不是组织上的上下级隶属关

    系,而是政治领导关系。各级党委要善于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经过国家权力

    机构,变为国家意志,由政府去执行,要善于通过人大、政府和政协中的党组,贯

    彻党委的意图,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

    行。

    甄小英认为,民主问题与经济体制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是一

    个系统工程。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

    局面,两者适度分离。人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单位人”变

    成了“社会人”,社会经济的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市场经济的独立、平等、

    自主、竞争意识会天然地增强人民的民主意识。现在中国终于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

    路,从经济体制、社会基础来说,是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重要契机。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辩证统一。民主政治建设不能搞大跃进,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历史一

    再证明,离开党的领导,离开法治的所谓的“大民主”,对党对人民对国家来讲,

    都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甄小英的研究从不回避矛盾,这是她治学和做人的一种风格,一个共产党人的

    品格。正因为如此,她才能以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为党建工作呕心沥血,在人生的

    道路上,不断前进。

    甄小英(4)

    支持干部任命“民意否决制”

    甄小英教授的党建研究是从思想理论建设入手再到制度建设,从微观走向宏观

    的。这就使得她既重视制度建设的理论思考,又重视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

    2003年7月上旬,甄小英教授和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中央党校高新民

    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程洁副教授等知名专家,来到吉林省的白城市调研干部任用

    中的“民意否决制”。

    白城市是地处吉林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搭界,

    被认为是典型的“鸡鸣三省”之地。从1999年起,白城市委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县

    (处)级干部的任免实行了票决制。2001年9月以来,全市共调整干部5536人次,

    全部实行了票决制。

    所谓“民意否决制”,就是指在提拔干部的过程中,对于被有关单位和人员推

    荐出来的拟提拔人选,依照“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和“公开、平等、公正”的原

    则,由市委组织部门组织群众对其进行民意测评,对于群众的推荐票不到50%的,

    不列入党委拟提拔任用干部的考察名单。这实际上是把干部的初选权交给了群众。

    在党委考核基础上,党委常委会或全委会再通过差额票决,来决定干部的任用。在

    干部试用期满后,仍然要通过有关范围的群众投票以及党委的考察,决定干部是否

    转正。每年干部的述职考核,也要进行群众投票,称职率达不到一定要求,经党委

    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将离开该领导岗位。这就是全程的“民意否决制”,也称作

    “三票制”。

    2002年4月,白城在提拔任用副县(处)级以上干部的过程中,将干部的初选

    权交给了群众,实行群众无记名投票“否决制”。结果,全市共对464名拟提拔到

    县(处)级领导岗位的干部实行群众投票,其中44人的任用因所得群众支持票未过

    50%而被否决。

    35岁的仲伟刚现在是白城市通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7岁的那年,他在大安市

    四棵树乡党委副书记任上干了3年,决定角逐西大洼乡乡长。但在最后的市委常委

    差额票决中两次“败走麦城”。他痛定思痛,总结教训,查找工作差距并努力赶上,

    终于在年底成功竞争到月亮泡镇镇长一职,后来又通过票决担任了六合乡党委书记。

    2002年9月,在白城全市各县(市、区)政府班子换届工作中,按照白城市干部提

    拔的程序规定接受民意测评获得较高票数,被列为通榆县政府副县长候选人,并在

    县人民代表大会上顺利当选副县长。

    “三票制”特别是“民意否决”制度,在白城当地掀起了一股政治风暴。多数

    干部现在终于发现,市委不是在做花架子,而是想真正革除干部制度中的弊端。

    白城市的做法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委的重视,媒体多次作了介绍,引来了

    甄小英等北京专家的实地调查。

    甄小英在白城听到市委领导的介绍后很兴奋,因为这个经验启发了甄小英对有

    关反腐败制度的思考。

    甄小英曾在《正确判断党的作风状态及其信心问题》一文中说,腐败问题是党

    内外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作风建设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同志对党的作

    风状况不满意,主要是对党内和社会上产生严重腐败现象不满;对搞好党风建设信

    心不足,也主要是对能否有效地解决腐败问题信心不足。

    她认为,白城的这种“民意否决制”和“票决制”,在扼制用人上跑官、买官、

    卖官等腐败现象,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以及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

    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进。

    她认为这种用人上的党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差额票决制,对于完善党委常委会

    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对于进一步发挥全委会的作用,防止一把手权力过大,个

    人决定重大问题有积极意义。广东就进行了这样的试点,对重要干部的任命,由党

    委常委会提名,由全委会无记名差额票决。这样,就把干部人事问题的决策重心逐

    渐向全委会转移。

    由于下基层,甄小英接触了不少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员,大家反映最激烈的

    问题就是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他们希望选举要能真正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而不能

    变成变相的委任。

    在甄小英看来,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更新机制的党,党内也需要有竞争机制,差

    额选举就是一种竞争。党向人大推荐的重要干部,应该在党内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

    产生推荐名单。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在人大落选,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大代表中的党员

    就不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