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晓军结束了“一个人的网络战争”,深度融入新浪大家庭,成为新浪网的军

    事评论员。他在论坛上发表具有前瞻性的军事和文化评说,成为新浪网的一个重要

    看点。后来他又网罗志趣相投的知识精英,成立北斗工作室,对全球焦点事件发出

    振聋发聩的声音。

    国外观察家犀利地指出:中国的非官方战略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战略研究所已

    经开始影响中国战略决策的思路,而宋晓军等人主持的非官方军事论坛在中国的崛

    起,似乎又让人看到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民营军事研究机构逐渐成为政府所倚重

    的智库的历史。

    宋晓军(2)

    仿佛预感般提前报道了“王伟撞机事件”

    宋晓军一生中经历过很多的巧合,其中的两次巧合使他永生难忘。

    1988年2月《舰船知识》杂志发表了他和另一朋友写的《南沙告诉了我什么》

    一文。该文通过对南沙群岛的历史和自然资源的描写,提出了如何加强中国海防建

    设的命题。巧合的是,一个月后,即3月14日,中越在南沙的赤瓜礁发生海战。

    南沙群岛在我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

    但其中有些小岛礁曾被越南等国所占,一些国家的石油公司已在南沙群岛及海域打

    出石油、气井数百口,每天有上千吨石油从海底涌出流向他国。1987年3月,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会第14次会议决定,由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第74号海

    洋观察站。1988年1月21日,我海军552编队到达南沙群岛,建立海洋观测站,遭

    到越军不断的骚扰和破坏。3月14日,越军趁夜登上赤瓜礁,我军奋起抗击,与敌

    军交火,共击沉敌船1艘,击伤敌船4艘,毙伤敌60余人,俘虏越军40多人,捍卫

    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还有一次巧合发生在2001年3月,宋晓军编写的一篇稿件《在南海上空巡逻的

    故事》刊登在《舰船知识》3月号纸张版上,文中记述了海军航空兵某团中队长王

    伟在南海上空巡舰的故事——

    2001年农历大年初一,南海。浓浓的节日氛围笼罩着海军航空兵某前哨机场。

    暖暖的阳光轻轻拂着早春的嫩草,椰风婆娑,拂起南海那片墨色的珍宝,清波涟涟。

    ……

    刹时,一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给南疆的海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彩虹。某部

    停放在椰林深处的两架战斗机呼啸而起,直刺苍穹。担负今天战斗值班任务的是海

    军航空兵某团中队长王伟和副大队长高秉礼。

    13分40秒后,他们按照指挥所的指令驾机准时到达目标空域。

    “注意搜索方位!”

    “明白!”王伟边驾机边向通报方位搜索。

    战鹰在跃升,我们海空卫士的眼睛在警惕地搜索着。“发现目标,大的,是侦

    察机。”长机王伟报告。

    “保持距离,跟踪监视!”

    西沙巡航,让今天担任长机的中队长王伟显得格外精神。去年春节战备期间,

    他和领航主任段辉就曾两次飞赴西沙上空,一次与某国电子侦察机“编队飞行”,

    一次进行常规战斗巡逻。

    如果说去年除夕的这次战斗起飞让王伟他们兴奋地过了个大年的话,那么今天

    新千年新世纪第一天的战斗起飞更是让王伟难以忘怀。

    王伟和他的僚机高秉礼紧紧地跟踪监视着某国侦察机,经过数十分钟的空中监

    视,一直把外机逼走后,他们才奉命返航。

    ……

    这篇文章发表出来没几天,4月1日,美国一架ep-3电子侦察机飞抵中国海南

    岛近海海域上空活动,由于美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转向,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

    处与对其进行跟踪监视的中国军用飞机相撞,致使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英勇

    牺牲。

    美军侦察机撞毁我军战机事件发生后,引起全国人民极大关注。在撞机事件发

    生后的当天,宋晓军的电话就给打爆了,读者朋友向他求证英雄王伟是不是就是他

    那篇文章的主人公;更多的朋友希望他能谈谈王伟,谈谈他对中美撞机事件的评论

    及中国政府应对之策。宋晓军一下子成了大忙人。

    4月4日下午,宋晓军走访曾和王伟一同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的几位战友,得

    知王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小伙子,不但会画画,还会多种乐器。王伟的战友告诉宋

    晓军说,王伟在最后一次战备起飞前读到《舰船知识》关于他的报道,腼腆地说

    “把我写得太高了”。宋晓军听后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

    就在宋晓军为活灵活现的王伟失踪而感叹不已时,英国bbc中文广播电台打电

    话采访了宋晓军,他们非常巧妙地提到中国至今没有放回美国飞行员是否人道的问

    题。宋晓军非常气愤,在电话里表达了对美国的愤慨。

    当天晚上,宋晓军和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金灿荣,作客新浪网嘉宾聊

    天室,就中美撞机事件与网友交流。

    宋晓军告诉网友,最近这些年来,美国军方在中国沿海的侦察活动是极为频繁

    的。因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周期:信息技术的泡沫已经破裂了,美

    国需要通过制造敌人来拉动其重工业的发展。他希望长期在和平环境下生活的中国

    人应把撞机事件作为一个警醒。

    中国政府对这起撞机事件的态度是理智的,但宋晓军认为,如果美国把中国视

    为这样的对象,跟以往我们对类似这样的事情的态度比较而言,政府姿态强硬一些

    利大于弊。目前中国正面临贫富差距拉大,下岗人员增多等社会矛盾,政府应该更

    多地考虑安抚国内民众的情绪。他刚刚见到了王伟的战友,从他们的心态上来讲,

    他们可能更希望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给他们做更好的后盾,这也是对他们用自己的

    生命和青春保护我们和平环境的一种最好的回报。

    宋晓军还在回答问题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尊严和经济建设的看法,他说,国家

    尊严比经济建设更重要,如果在国家尊严或者说民族存亡与经济发展之间逼迫我们

    作出选择的话,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已经做过这种选择了,毫无疑问是选择民

    族存亡和国家尊严。

    4月14日,《纽约时报》称,美太平洋美军司令布莱尔建议,派遣正停泊在泰

    国的“小鹰号”航空母舰,在途经南中国海前往关岛时,采取偏北航向,驶近海南

    岛中国海域,对北京未释放美国24名机员施压。此一动作的作用,就如1996年台海

    危机时克林顿总统下令“独立号”“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驶近台海一样。美

    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从这艘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可以为美国在中国海岸附近

    飞行的侦察机护航。报道说,可以容纳70架战斗机的“小鹰”号航母目前在菲律宾

    附近巡弋。一名美国海军官员说,美国派遣“小鹰”号到南海是要表明,美国的侦

    察飞行并不是偷偷摸摸的间谍活动,而是在国际空域进行的合法的公开活动。对此,

    中国民众担心美国的动作将导致中美之间的摩擦升级。

    密切关注着事态发展的宋晓军认为,美国派遣“小鹰”号到南海的真正用意,

    无非是“做做姿态”,给那些态度强硬的美国议员和民众“挣些面子”,并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军事准备。他认为,如果美国真是在进行“军事准备”,那它首先要做

    的不是派航母,而是从中国撤退侨民。他猜测,美国不可能真正派遣战斗机在离中

    国很近的地方飞行,那将很容易导致中美的军事冲突。因为,以中国现在的(还击)

    实力,“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在军事上主动碰它”。

    两件事,两次巧合,血与火的考验,尊严与勇气的较量,让宋晓军铭心刻骨。

    宋晓军(3)

    对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多国部队的战略方案了如指掌

    在民众中,宋晓军有“不着军服的军事参谋”之称。这一点他自己是不承认的,

    但事实上他的许多言说所具有的启示意义已凸显了这一角色。且不说他在中国政治、

    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的精彩评论受到普遍关注和认可,单就他对几次战争势态的

    准确预测,已使各方面折服他的料事如神。

    宋晓军“料事如神”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在科索沃战争中对北约不会采用地面进

    攻战的了如指掌。当时《舰船知识》网络版刚刚挂接到新浪网上,许多网友用好奇

    的眼光打量着这个有些陌生的名字,猜测他的身世背景和功力。后来宋晓军还预测

    到美国对阿富汗的打击有可能持续几年以上的时间。

    2002年11月10日,宋晓军策划的“倒萨战争透视系列”在《产经新闻报》上陆

    续推出。这一天美国参众两院正好通过美对伊动武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