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包

    括国家利益范围、地缘战略边界和综合国力在国际范围的运用等。其内涵扩展到国

    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环境与资源安全、

    科技与文化安全等等。

    一直以来,李际均将军就被海外视为坚决主张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硬派”将军。

    1997年6月26日,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祖国

    统一高于一切》的署名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他在文中写道:“历史比

    个人伟大。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不论家居何地、所操何业、

    奉何信念,都认同一个比自身更伟大的事业: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业。这

    正是中华文明不朽的奥秘所在。”“谋求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

    的社会心理、道德观念、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的判断标准,是中华文明的最高体现

    和理想追求。”“不论是谁企图分裂祖国,都是对中华民族的背叛。中国历史上凡

    是挟洋人以自重,认贼作父,包藏祸心的独夫民贼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作为一名战略家,他明确指出,战略思维所要寻求的就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大计。国家利益是战略的出发点与归宿。从战略的立场看,国家和民族利益永远是

    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战略研究必备的思想境界。缺乏这个前提,或者

    这个情结不浓重,就根本谈不上研究战略问题。因此,维护国家利益是战略的最高

    准则和神圣职责。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不受侵犯又是战略的首要问题,必须以寸

    土必争、寸土不让的态度处之。

    他建议中国高层在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上,既要

    避免被战略误导而陷入恶性军备竞赛,又必须抓紧发展自己必备的高技术武器设备,

    还要创造出以等效威慑手段为后盾的不对称作战理论与战法,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作为一个军人,李际均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尽管他早已从军界隐退,但军人

    的气质和思想仍未有丝毫改变,热爱祖国,保卫国家的心仍没有改变。“战略思维

    论”就是这位将军对他行为的最好注解。

    李际均在美国陆军学院发表演讲时,最后有一位美军女上校提问:军人的信念

    是什么?

    “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精通军事指挥艺术,具有勇敢和献身精神。”

    李际均的声音是那么铿锵有力。

    李际均(4)

    附录:

    抗美援朝的战略遗产

    李际均

    早熟的战争与晚熟的和平贯穿人类的全部文明史,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为

    冲撞而激起的战争巨浪,能够推动历史航船前进,也能无情地把它倾覆;能够造就

    出类拔萃的时代弄潮儿,也能淹没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青春。对于付出了极大的生命

    代价的战争历史事件,不可能也不应该轻易忘却,而应使它成为一部让历史告诉未

    来的教科书。

    战争几乎贯穿人类发展的历史,但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却屈指可

    数。西方军事史学家称公元前5世纪的马拉松之战是“欧洲出生时的啼声”。那次

    战争古希腊人第一次战胜波斯人,不仅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信心,而且西方文化也

    由此产生。那么,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

    一声呐喊,它所激发的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民族

    之魂,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巨大动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领导人和中国

    军队在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及其统率的17国军队的殊死较量中,显示了高超的战争

    智慧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战争的结局是:中国人赢得了胜利和尊严,美国当局及其

    侵略军得到了关于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可轻侮的记忆。

    抗美援朝战争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军事遗产,特别是其战略遗产,不仅书写

    了战争艺术的历史辉煌,而且也永远启迪着今天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战略

    指导。

    在国家的生存智慧中,忧患意识和掌握战争艺术是必须具备的。我们反对战争

    但不怕战争。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战略家必须具有超前的判断力和果断作

    出科学抉择的魄力,以及面对强敌敢于应战的勇气和善于应战的智谋。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建立伊始,在各方面存在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国际反

    华势力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当时,美国军队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和封锁

    台湾海峡。特别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越过“三八线”大举向中朝边境进犯。朝鲜

    处境危在旦夕,中国主权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请求中国直

    接出兵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迫推迟解放台湾,调整国民经济恢复计划,决

    心不惜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进行新中

    国历史上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中部的“三八线”成为世界两大阵营在东方的政治与

    战略边界。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纠集所谓“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

    很快就席卷整个朝鲜北部,威逼中国北部边境。在南线,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派遣

    第七舰队侵入时,美国还向法国提供军援,支持法国扩大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

    以便从南翼牵制中国。

    从当时的战略态势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面对以美国

    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举起的一柄南北夹击的重钳。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人民解放

    军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部署的重心是在南线,准备解放台湾,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

    而在北线以友邦为邻,几乎没有设防,那里却集中了全国大部分重工业,当时全国

    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辽南。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主要工

    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国陆海空军的威胁之下,甚至中国首都也在美国重型轰炸机的

    活动半径之内。中国的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或战略浅近纵深。况且新

    中国刚刚建立,国力薄弱,百废待兴,战争创伤亟待恢复。但敌人打上门来,是沉

    默容忍,还是奋起抗击;是坚持向南进击解放台湾,还是挥师北上出兵朝鲜?

    在无法回避的严重挑战面前,毛泽东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不愧为伟大的战略

    家,经过慎重权衡,果断作出抗美援朝的英明决策。可以设想,如果任凭美国灭亡

    朝鲜,与我国隔江对峙,并与南线的台湾蒋介石集团、侵越法军势力遥相呼应,就

    将置我于战略上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那时我国的战略态势、国际环境、国内建设

    和东北边境的民族关系都将出现极大的困难和麻烦,其后果不堪设想。中国人民派

    出自己的优秀儿女参战,是面对侵略威胁,迫不得已又是义无反顾的。我们不是挑

    战而是应战,是不得不打别无选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局,不仅保卫了祖国的

    安全,援助了朝鲜,而且促进了亚洲甚至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二战后50年世界

    总体和平的确立和“三个世界”国际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总之,

    从维护世界和平,从打出国威军威、确立中国人民的自信与自尊,从创造有利的国

    际地缘安全环境,以利国家长远建设和增强国防的角度看,不论怎样评价抗美援朝

    战争的伟大功绩都不过分。

    驾驭战争的自由,来自认识战争的必然。战略计划的实施,是“战争的一次性

    闪光灯”,使用一次就展现一场战争的结局,留给历史的或是辉煌、或是灾难。战

    争对战略指导的最初和最后的要求,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有人统计,在过去1个半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战争是两

    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在朝鲜战争中,双方投入的都是久经沙场考验

    的部队,都派出最优秀的指挥官并把战争指导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朝鲜战争的激烈

    程度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场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战争

    中,不仅敢于而且善于同强敌作战并取得胜利,可以说达到了军事指挥艺术和部队

    素质表现的最高境界。

    战争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两军对阵,了解敌方的战略企图、军事部署、

    兵力兵器的数量与质量固然重要,但从战争指导的最高层次讲,还必须了解对方的

    历史、哲学和统帅特点。在战争史上,言出即行而又出敌不意是很难做到的,在朝

    鲜战争中,中国再三发出警告而且说到做到。美国当局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

    阿瑟却不相信中国真的要抵抗,特别是麦克阿瑟断言侵朝战争“是赢定了”,中国

    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小”“不足为患”。毛泽东和彭德怀非常重视研究麦克阿瑟

    的性格和作战特点。毛泽东说,麦克阿瑟越狂妄、自负、好大喜功,越对我们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