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明末一家人 > 第三十六章 烧砖
    与心态恬静,一心搞农业促发展的马桂兰不同,老头子赵志宽可有一颗雄心壮志,想在明末干出一番大事业。赵志宽算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那个年代出来的人心中都有一股报国思想,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富强。在他们这些老一辈知识分子手中,后世的中国也确实强大富强起来,可是明代却不是这个样子。虽然明代中国的经济实力还能碾压欧洲各个土皇帝,但在科技上已经开始落后于欧洲,这种落后被满清二百多年的愚昧统治无限放大,才造成那种无可避免的后果。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大学生,赵志宽从上高中起就励志要为这个国家这个人民做些贡献。但以前的赵志宽只是个小小电气工程师,退休时连副厂长都没混上,励志报国这件事离他实在有些远。可是现在不同了,赵志宽一家人穿越到明代,这时候的中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与欧洲的差距并不多。明代能大规模仿制红衣大炮就是一个例子,一无图纸二无指导,只凭海中捞起的葡萄牙战舰,就能成功仿制船上的舰炮,这种科技实力远强于后世满清了。有机遇有支持,在加上赵志宽站在知识的顶端,这一切都让赵志宽那颗原本熄灭的心脏又重新跳动起来。这十几天让赵志宽重新感受到久为的充实,每天带着手下工人挥汗如雨,为建设新中国做着贡献,虽然他们建设的只是一个砖窑,还是一个产能最低、能耗最高的覆土窑。今天是正月十六,按照明代习俗,过了十五就算过了年,要开始正常工作了。一大早赵志宽就带着刚来的烧砖学徒沈富来到自己挖的大坑面前,沈富看着这个大坑好奇的问道:“东家,这个大坑是干什么用的?取土的吗?”海甸岛上都是沙土,不适合烧制砖头,沈富实在不明白挖这么大一个坑能干什么。赵志宽看着这个耗时五天挖的足有几百平方的大坑笑道:“没办法,我们不懂如何防止砖窑漏气,只能出此下策了!”沈富听完笑道:“东家,防止漏气很简单,用盐与粘土和成胶泥填补缝隙就可以了,这种配方不是什么秘密,任何一个窑工都知道!”中国早在唐代就发明了防止漏气的秘诀,就是盐加粘土,所以才能提高炉温烧出瓷器。赵志宽他们刚穿越过来,没有一个人是土木工程师,那里知道这个中国流传几年前的秘诀?“原来如此,没想到还是你懂得多!”沈富只是个学徒,现在被赵志宽当成了师父,自然感觉提气不少。“东家,您搭的棚子可是准备阴干砖坯?”离大坑没有多远就是一排排一人高的草棚子,里面已经摆了一些砖坯,这是几天来赵志宽与手下工人的成果。赵志宽带着沈富来到一个棚子面前,几个工人正在摆放半干的砖坯,这种砖坯由百分之十的水,百分之三十的煤灰,加上百分之五十被粉碎的硅藻土页岩等粉末,最后在加百分之十的粘土当粘合剂。其实按照手册上说根本不用加粘土,因为经过高温烧制,页岩中的硅酸盐会陶瓷化,将所有材料牢牢固定到一起。可是这种砖坯需要机械制坯,要用压力将材料压在一起才能成型,赵志宽现在手里那有制砖机,没办法只能使用粘土当粘合剂了。沈富看了看边上堆成小山一样的材料,皱眉问道:“东家,用石炭烧砖倒也可用,可是你这将石炭都磨成了粉还怎么点火烧窑?还有这些石头干什么用的?”赵志宽看沈富指着那堆页岩,笑道:“这些是往砖坯里加的,除了这些还有煤灰也是往砖坯里加的!”“煤灰?”明代煤灰单指烟道中未燃烧净的碳灰,不过沈富并没有注意这些,他听说这些石头粉都是往砖坯中加的,马上阻止道:“东家,绝对不能往砖坯中加这些东西,这些石头粉会让砖头变得酥松!”沈富犹豫了一下,接着低声说道:“东家,如果在广府那种大地方,卖一些这种添了料的砖头倒也没什么,可是咱这琼州人口本来就少,城外还有三家砖窑,如果咱们卖这种砖头坏了名头,这可得不偿失啊!”沈富以为赵志宽要卖砖头赚钱,所以才出言这么提醒一下,其实沈富原本不想提醒了,他只是一个打工的,人家东家这么干关他屁事,可是昨天刚商量好每月给他二两银子的工钱,这可是了不得高工资,沈富实在不想没干几个月这个砖窑就破产了。赵志宽看沈富这个紧张的样子到挺感动,看来明代人还是很淳朴的,赵志宽笑道:“小沈,你放心吧,我心中有数!这种配方是我赵家祖传秘方,保证烧出来的砖头又多又好!”沈富听赵志宽这么说十分不以为然,你家的祖传秘方?你连胶泥的配方都不知道,还说什么祖传?不过沈富只是一个打工的,刚才他说的已经对得起每月二两银子了,所以听赵志宽坚持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在这十多天里,赵志宽已经将前期准备工作做的七七八八,砖坯也制作了足有上万块,如果不是搞不定密封问题,完全可以投入生产了。现在沈富来了,下一步就是要制作砖窑的主体了,大坑里已经按照图纸上挖好了风道,现在就是砌筑窑体了。有了专业人才指点,窑体很快就完工了,这个落后的覆土窑只是个实验窑,里面面积在五百个立方左右,按照后世来说这绝对是个应该取缔的小微重度污染企业。可这个规模在明代就了不得了,沈富说他工作的姜家砖窑的主窑还没有这一半大,每窑只能烧制两万块砖头,比赵志宽搞的这个差了老远。明代砖窑小是因为上面不封顶强度不够,因为明代烧制的青砖要用水降温,所以窑顶不能使用砖头封闭,只能盖上厚土避免漏气。等时间到了,掀开封土然后淋入水降温,这样青砖才算制作完成。可是赵志宽搞的红砖却没有这个问题,红砖因为含有煤灰属于自热型,点火后就不用管了,时间到了也不用掀开窑顶灌水,直接冷却就行了。正因为封闭窑顶,所以红砖窑要比青砖窑大的多,就算赵志宽搞的这种圆形覆土窑,每炉出产的红砖也比青砖窑要高出三四倍。沈富看到窑顶都被完全封闭,也张嘴反对了几句,可是赵志宽根本没听他的,所以沈富也就不在提了,心中已经打起了算盘,看来这地方干不长久,弄不好自己还要回到姜家砖窑。砖窑完工后,经过两天的阴干,等勾缝的胶泥干燥后,赵志宽不放心又在窑体外面盖了一层封土,避免万一胶泥质量不好漏气。下一步就是烘窑了,要先用木材将窑体烤热,这样等正式点火时可以节省时间与燃料。在烘窑的同时,赵志宽开始教工人如何码垛,也就是沈富想要学而没学会的摆腿。看到赵志宽要讲最重要的,沈富赶紧挤了上去详细观看,这可是师傅不传之秘,沈富跟着以前的师傅学了好几年,人家也没传给他,现在却在这个地方学会了。码垛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让砖坯之间受热均匀,同时使空气流通让煤灰燃烧完全,砖坯之间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个距离大了每窑出产的砖头数量就少了,成本就会上升。可是距离近了,空气不流通,砖头两面受热不均匀,所以砖头就会变形。这份手艺以前都是口口相传,没有什么实在关系师傅是不会传给你真本领的,沈富只是给人家当了几年学徒,就想学会这些实在有些痴心妄想。可是这些知识在赵志宽这里并不是什么秘密,相反因为经过后世科学计算,这个间距已经达到了最合理水平,在保证每块砖都受热平均的前提下,更保证了最大的密度。所以赵志宽教的这些可比那些师父口口相传的强得多。将这些工人教会后,下一步就是实地操作了,砖窑内部因为烘窑的关系温度极高,赵志宽六十九的老头子可不想进去受罪,所以在里面监工的苦差事就交给了沈富。这份工作虽然苦是苦点,但沈富才二十多岁,吃得起苦,更不要说每月二两银子的高工资,所以沈富二话不说脱了衣服就进了五六十度的砖窑。在沈富的指挥下,很快四万块砖坯放了进去,下一步就是点火了。点火很简单,先在烟道底部放好干燥的木材,然后在上面放好煤块,按照书上说一万块砖头要半吨的煤来算,砖窑里一共填满了两吨的煤炭。沈富将木材点着后出了砖窑,站在门口看到煤炭被点燃后,指挥工人将门口用砖头封死,红砖需要九百度的温度烧制三天,青砖需要七天,现在就是等待了。期间整个砖窑热气腾腾,隔着多远都能感到热气,三天后因为煤炭烧尽的关系,砖窑慢慢转冷,赵志宽知道开窑的时机到了。

    /89/89479/2573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