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22节
    “行啦,你们各忙各的去吧。”朱元璋挥挥手,打发了儿孙们先走一步。

    别管,谁都没有要留下来的意思。端了茶回来的秦王一看屋里就剩下一个朱元璋了,讨好的笑着将茶端到朱元璋的面前。

    “父皇。”朱元璋正想着事儿呢,突然看见秦王那张脸,脱口就问:“你怎么还没走?”

    秦王顿了半响,最终如实答道:“父皇难道忘了,我去给您续茶了呀。大哥和雄英他们怎么都走了?”

    可不是嘛,一个两个的跑的影都没了,把他一个人留下这是要干嘛?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蠢儿子,没能忍住的回了一句,“事情都聊完了,商量妥当了,他们不去办事,难道等着你忙里抽闲帮他们干嘛?”

    被朱元璋喷了一脸口水的秦王眨了眨眼睛,“父皇,其实我也不忙,我闲的很。”

    这话差点没把朱元璋给噎死。

    朱元璋想起自己每日辛苦管理国家大事,连个安稳觉都没有,自己的儿子却闲得没事干。他这劳心劳力的,就为了让儿子们以后懒成秦王这样。

    “从现在开始,跟着你的侄子侄女,他们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就专门给他们打下手,要是让我听说你敢偷懒,看我不扒了你的皮。”心里极度不平衡的朱元璋,果断的决定让儿子跟着朱至和朱雄英。

    秦王哪里愿意,好不容易才回应天,才脱离两个恶魔的手,现在朱元璋竟然又要把他丢到他们手里,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父皇,就别了吧?”秦王可怜兮兮的瞅着朱元璋,盼着朱元璋能够改变主意,放他一马。

    “你侄子侄女忙得不可开交,你闲得没事干,你倒是觉得挺好的?”朱元璋没好意思把自己推出来,也就只能将事情全都扣到朱至和朱雄英的头上。

    “那有什么不好的,能者多劳。我就是个没本事的人。只要不给他们闯祸就行了对吧?”可惜的是,秦王丝毫没有反省自身的意思,反而一脸的引以为傲。

    作为一个没用的人,只需要依靠着父兄和侄儿们,他的日子也能过得稳稳当当。

    “滚!”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如此的没出息。勃然大怒的大吼一声,让秦王赶紧给他滚。

    秦王就这么被朱元璋打发了去,末了却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

    灰溜溜地出了殿门,秦王回头瞅着亲爹所在的方向,反思着,却没有要走的意思。

    没一会儿,孙公公走了出来,“秦王,皇上让您赶紧去找太孙和郡主。”

    所谓反思,其实是在想,刚才朱元璋的话,他是不是不该当回事儿?还是先麻利的回家吧,结果孙公公走了出来,直接把秦王拉回现实。

    秦王苦哈哈的道:“他们两个用起我来那是真的半点都不含糊的呀,爹是不是觉得我太闲?”

    孙公公肯定的点点头,朱元璋就是觉得秦王闲的啥事都不干,实在可气,所以才会把人交给朱至和朱雄英。

    “我闲着我也不惹事儿啊,父皇怎么就容不得我闲呢?”秦王是不服的,他闲着招惹谁了?

    “王爷还是赶紧去找太孙和郡主吧,要不然皇上该生气了。”孙公公好言相劝,让秦王也不必再纠结不停,还是麻利的去找朱至和朱雄英。

    秦王是真的不想。一步三回头的瞅着朱元璋的宫殿,就希望朱元璋能够派一个人出来,告诉他改主意了。

    可惜直到再也看不清朱元璋的宫殿,秦王依然没能看到出门阻止他的人。

    反倒是秦王刚到东宫大门,却见着太子和朱雄英朱至分别往不同方向去,秦王毫不犹豫的躲到一旁的墙角。故意的避开。

    “王爷,皇上让您跟着太孙或者郡主,他们就在那儿。”还是跟着秦王伺候秦王的人,注意到前面的朱至和朱雄英,似乎都神色匆匆的准备办什么事儿去,秦王难道不应该上去跟着一道?

    “闭上嘴。”秦王分明不想跟着去,所以才会缩在这儿不动的。

    等到人都走完了,秦王才慢慢悠悠的走到东宫的门口,大声的喊道:“大哥,雄英,至儿,我来了。”

    跟着秦王的人看着秦王这一波操作,叹为观止。

    谁说他们家王爷没脑子的,看这一手干得多么漂亮?

    然而下一刻,秦王却笑不出来了。

    陈亘从里头走出来,见着秦王福福身道:“王爷。王爷来的正好,有些事得请王爷帮忙。”

    秦王面上的笑容戛然而止,艰难的转过头,迎着陈亘问:“啊,我吗?找别的人帮你不成吗?”

    “郡主吩咐的事。”似是知道秦王有无数可以拒绝的理由,陈亘先一步亮出朱至的名号,却是绝了秦王的念头。

    果不其然,秦王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啥事儿?”

    “招人。”陈亘手里拿了一叠厚厚的白纸,此时全部塞到秦王的怀中。

    秦王叹白纸上衣赫然写着的大字:招工启事。

    比起秦王拿着朱至给他早就准备好的任务,朱元璋把儿子孙子们轰走之后,第一时间去找马皇后。

    朱至跟朱元璋说的那些话,朱元璋全都一五一十的告诉马皇后,随后便坐在椅子上,等着马皇后开口。

    “至儿是个明白人。”马皇后称赞的是朱至。

    朱元璋抓了抓脸,“你就别夸她了,再夸她要飞天了。”

    接二连三被朱至丢出的问题砸的根本答不上来的朱元璋,现在最不想听见的就是别人对朱至的称赞。

    “可是,我也想问,重八,当初你参加义军的初心是什么?”然而马皇后也是想问问朱元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努力的回想起多年前的心情,最终如实的道:“活着。”

    说到这里,朱元璋看向马皇后道:“你也知道,那时候连寺庙都已经没办法收容我这样的出家人,谁都艰难,谁都苦,想活着太难了。游历多年,我也看到了天下有太多皆与我一般的人,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我当时就想,我得活下去。当时还有一个不敢说出口的想法,我也要让这天下跟我一样活不下去的人,活下去。”

    至此,朱元璋长长的一叹,“后来,跟着我的人越来越多,我跟他们说,我会领他们一起活下去。我会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

    马皇后犀利的问:“可是,那些跟着你的人,你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了,曾经像你们一样卑微的只想活着的人,他们有活路了吗?你究竟想帮的是谁?是和你同甘共苦,出生入死,帮你打下天下的人?还是那些跟曾经的你一样,连地都没有,粮食也没办法解决温饱的人?天下到底是由谁来撑起的?”

    朱元璋沉默了,如同在被朱至问及这些问题时,他没有办法回答。面对马皇后更加犀利的问题,他也不知从何答起。

    “其实你根本没有注意到,你现在已经变成了曾经你怨恨无比,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那种人。”马皇后面对朱元璋的沉默,并没有因此停下,反而指出,朱元璋不是不清楚答案,只是不愿意承认。

    “还记得在你登基之前,有人跟你建议,让你认朱熹为祖宗的事吗?”马皇后转移了话题,说起了陈年的往事。

    朱元璋再一次不好意思地接话道:“都已经是成年往事了,你怎么又旧事重提?当初我都已经承认自己错了呀。”

    “是啊。所以当时你是心动的。毕竟有出身的祖宗,可比祖上八代都是农民出身的祖宗要风光得多。”马皇后只是说出当初的朱元璋是怎么样的心理。

    朱元璋尴尬的别过头。

    “你记得当时是谁劝你打消了这个主意?”马皇后并不是想让朱元璋尴尬,只是借着这个由头说明一些事情。

    “你啊。”朱元璋怎么可能忘得了,当时是谁让他打消了让朱熹为祖宗的事儿。为了这事儿,朱元璋好些时候,在马皇后面前都抬不起头了。

    马皇后并没有因此自傲,也并不觉得当时的朱元璋动了那样的念头有多么十恶不赦。

    “那你还记得当初我劝你打消主意时说的话吗?”马皇后只是希望朱元璋能够忆起曾经的心情,那样一份出身不高,却能凭借自己的双手打下整个天下的自豪之心。

    朱元璋立刻掷地有声的道:“当然记得。当时你说,出身名门望族的确是一件自傲的事,然而,白手起家的人,难道不是更加难能可贵?天下到底是谁人的天下,难道不是无数普普通通的农民支撑起的天下?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指的难道不是跟我一样出身贫穷,却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支撑起整个天下的农民?”

    说到这里,朱元璋是激动的。

    马皇后的一番话,何尝不是对朱元璋的万分肯定。

    “你还说。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朱元璋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反而更能让天下人明白,我是最能体恤百姓之苦。也会得到更多人的拥护。这些人,才是一个崭新的王朝,最不可或缺的血液。”朱元璋能被马皇后劝听,自然是因为马皇后说的一字一句都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

    “皇上现在还能体恤曾经的苦吗?”马皇后的眼中含着泪,“你如今做事,所考虑的还是这天下人的利?”

    朱元璋忽然无话可说了。

    他难道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大明的百姓吗?

    就拿国库为他一人做主来说,他究竟存的是什么样的心?

    “我知道你的意思。”不管是朱至还是马皇后,都在提醒着朱元璋不要忘记了初心,不要忘记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最根本的原因。

    民为天下之根本,如果他做不到以民为重,甚至让自己的私欲凌驾于百姓之上,那么他一定会失去这个天下。

    “我会立刻下诏,从今往后国库由六部接手,相互监督,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由六部相互监察。”朱元璋其实就是被朱至说动了,只是没有最后下定决心这才来找的马皇后。

    不过现在显然朱元璋明白,这些年自己的确已经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天下之上,所以他才会舍不得交出财政大权。

    “我知道你的本意是想权力在手,从而造福天下。但是,权力越大越能迷失人的心智,你不例外,将来不管是谁都不会是例外。这也是为什么至儿向你提出请求,希望你对自己,对以后的帝王都有所约束的原因。”马皇后宽慰朱元璋,并不对他过于苛求。

    但是,如今朱元璋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对大明朝,对以后的继位之君,都会是一种约束。有利有弊,最后不过是看继位之人没有本事。

    但这些话马皇后也不想跟朱元璋细论了。

    毕竟要让朱元璋接受以后的儿孙会葬送大明的大好江山,比杀了朱元璋更让他难受。

    “你们的意思我都明白,放心,我听你们的。”已经下达诏书的朱元璋,把权力交回了朝中的大臣,这已然表明态度。

    而朱元璋下令,将国库移交六部重新管理的消息传扬出去,再一次掀起轩然大波。

    谁能想得到朱元璋这个皇帝,迫不及待的想要控制全天下,就连国库也要牢牢的握在手中,只为了能够一步一步的将天下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把国库变成私库的皇帝,不过就是为了能够支出自由。然而面对凶残的朱元璋,谁都知道,这样不妥,却也没敢质疑,更不会指望朱元璋能够再次将权力交出去。

    眼看着朱元璋,这就要退位了,朝中的大臣们心里其实何尝不是忧心。

    开国之君,既是开拓者,也是规矩的创造者,他定下的规矩,后世的皇帝除非改朝换代,否则很难再改。

    自此以后国家大权就要完完全全掌控在皇帝的手里,一旦遇上昏庸无能的皇帝,这个天下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是没有人忧心这个问题,却是没有人有这个能力改变局势。

    朱元璋突然要将财政大权交出去,朝臣们自然是欣喜若狂,至少国家的大权有一半再一次受到约束和监督。

    同时也有人好奇,到底是谁像朱元璋进言,竟然能让朱元璋做下了这样的决定?

    老虎口中拔牙,这个人胆子够大的呀。

    可惜他们想打听清楚是谁进的言,却只知道是马皇后劝诫的朱元璋,最终朱元璋才会做下决定。

    原来竟然是马皇后。所有人在听到这个消息时都松了一口气,也觉得只有真正母仪天下的皇后才能胸怀天下,真正为天下人着想,也为后世的子孙着想。

    总而言之,朱元璋最近频繁的下达诏书,甚至还把财政大权,以及从前他说过,后世子孙不可更改的规矩全都作废了,显然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将皇位交到太子的手里。

    其实也有人像朱元璋进言,毕竟北元使臣进京,明摆着来者不善,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把退位的日子往后拖一拖?

    不料朱元璋却相当狂妄地告诉朝臣们,用不着。

    用不着代表着什么,大家都清楚,然而和北元打了这么多年仗,文臣们心里其实也挺没底的,也是生怕北元会趁大明改换新君之际,趁虚而入。

    有人才说出这话,立刻被身边的同伴提醒了一句:满朝的文武大臣,有谁敢对太子登基不服不满的吗?

    就这样一句话,成功把所有担心的人的嘴都堵上了。

    太子又不是刚开始接手朝中大事,反而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帮着朱元璋处理国事,朱元璋的重臣何尝不是太子的重臣。

    父子二人共用一批官员,多年下来谁人不是敬重太子,如同敬重朱元璋,对太子的命令唯命是从。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如此爽快将皇位交到儿子手中的原因。

    别的皇帝对太子那是防备,更多于扶持。朱元璋就不一样了,这也是他的亲儿子,他的一切都是太子的,只要太子想要的,朱元璋就没有不给的。皇位也是如此。

    刚进朝的年轻臣子们是绝对想不到,皇帝和太子的关系竟然如此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