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驼峰航线 > 第43章
    没有奇迹。

    古蒂亚在53号坠毁一周后,也来到53号上空,他看到的是冰雪消融后,53号一只机翼拦腰插入一棵大树中,他知道,已经没戏了。

    老人们都说,53号就是进入了“空气袋”。

    采访吴子丹的遗孀刘芳老人时,刘芳说,吴子丹一直没有忘记那架在丛林密境、被冰雪掩埋了几十年的53号c-53,更没有忘记美国机长福克斯和自己的同胞谭宣、王国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加入美国“驼峰”协会后,他就致力于进山找寻,无奈,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这件事情就这么一直拖下来,直到在十五年前,老人突然故去,这事儿才耽搁下来。

    要不是1997年,原“中航”另一位飞行员汉克斯和一群热血且有朝气、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人上去搜寻,也许53号会和那些在“驼峰”上空杳无踪影的人一样,永远长眠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

    正文第十五章地面大配送

    “决胜”加尔各答几乎是在恍然间,不知不觉,很难说清从什么时候起,加尔各答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战略纵深,一个可靠的大后方——所有历经劫难从大西洋躲过轴心国“狼群”潜艇攻击、再经印度洋运抵加尔各答港口卸货的物资全部由此转运,国民政府、同盟国间,所有人员的进出,也全是在这里中转。

    也不只是作为国民政府通道,美国、英国在加尔各答设有办事机构,也都使用达姆达姆机场。

    1942-1945165地面大配送航委会印度办事处、中国航空公司总部、“中航”维修基地,由中美双方共同派员参与、专门负责转运、分配“租借法案”战略物资的“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局”、美军驻加尔各答补给司令部、英国皇家空军,统统在此办公。

    这只是印度。美国方面,除了宋子文受蒋委员长指派担任国民政府全权代表以外,从“租借法案”开始执行后,担当“中航”最后一任总经理的刘敬宜被委任中国空军驻美办事处行政处长(后改为中国空军驻美国代表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航空事务参赞,主管“租借法案”援助航空抗战器材的对华供应。(注一)宋子文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备忘录”仍然是一个接着一个。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刘敬宜传》中,清楚记载:3月25日,宋子文向罗斯福提交备忘录,要求加强对华空运和驻华美国空军:1以后中印空运以1/2运输机专运空军汽油、零件等。1/2运其他物质。2陈纳德要求增加驱逐机(战斗机。笔者)两队,请予拨给。3美曾允诺当年12月以前,在中国驻有战斗机500架,希告之其按月拨派计划。随后,即令毛邦初与刘敬宜等与美国有关方面保持接触,敦促落实。后于4月30日又提出备忘录,要求美方早日拨交对日空中攻击所必需之汽油及飞机器材;5、6、7三个月限运吨位,宜全部供运汽油……使有效的空中攻击得以实现,7月以后,空运除少量空军补充器材外,再运陆军之需。5月后的备忘录又改为6、7、8三个月,全部吨位和9月的4800吨空运量为空军补充物资所用。

    由于宋子文及毛邦初、刘敬宜的不断敦促,7月17日,美国政府通知当年内供给中国空军p-40驱逐机300架,每月供汽油1万吨……(注二)每个环节都有专职的人员在操作,所有的物资全是从美国本土运至加尔各答,再从驼峰航线转运到中国。

    老人说,地球上有四大洋,中国的抗战,除了北冰洋没涉及外,其他三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用上了。有老人马上反驳道,不对,北冰洋也用上了,“中美混合团”从美国接机回来,走的是格陵兰、冰岛,那不也是挨着北冰洋吗?

    经老人这么提醒,我顿时恍然大悟,在三个毫不相邻的国家间,是飞机、轮船把中国、印度、美国连成了一体,犹如一个个紧密相连的链条,每个人,都是这个“链条”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现代战争就是这么个打法。

    加尔各答。

    常用“一国三公”形容政出多门,让执行者无所适从。云铎老人说,加尔各答,别说一国三公,一国五公,十公都有!任意拉出一个,都比自己大。随便找一个,也比自己级别高。

    初开始的无序是不可避免的。日本人突袭珍珠港,打乱了开往缅甸卸货的船只计划,于是都是临时停靠印度,货卸得哪儿都有,云铎和赖少校刚到印度时,一片混乱,要么是人找不到货、要么是货找不到人,等到走上正轨后,虽然“诸公”并存,但由166于都是中、美、英、印,几方恪尽职守,齐心协力,一切变得有板有眼。

    由于加尔各答无意间已成为中国战略物资和人员往来之枢纽,航委会决定,成立印度总办事处,下设加尔各答、新德里、卡拉奇三个办事处,分别由云铎、郑汝镛、林祖心任专员,和云铎同来的空军少校赖逊岩则驻卡拉奇,主管飞行工作。

    总办事处主任为罗惠侨。

    老人说,刚到加尔各答,走在街头,常常是一脸茫然——老成持重的英国人、散漫自由的美国人、内敛的中国人、贫穷的印度人、流浪的马来人、底层的尼泊尔人、不丹人,英文、汉语、印度话、马来音同时充斥耳中,不同宗教、种族、国籍,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无所不在,让你一时还真搞不清,这,究竟是什么地方!

    中国航空公司负责所有在中国到印度之间的飞行输送,云铎的工作则是把海外运到这里的货物,分门别类,按需求的轻重缓急,逐一分配后,择“机”空运回国。

    也不仅只是对物资的监管、分配和运输,还有数不清的迎来送往、调节多方纠纷等等,烦乱、无序,杂七杂八的事情应有尽有。

    老人说,到加尔各答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往国内发送一批教练机。

    1942年年中,30架莱因发往国内的教练机运抵码头,对这批教练机,昆明空军学校已望眼欲穿,当务之急是把它们迅速运到昆明。

    谁想到,随着这批教练机的到来,麻烦接踵而至——由于在驼峰航线上飞行的飞机,无论是dc-2还是c-53和c-47,都是舱门小或是容积有限,而无法承载这种教练机,把它直接飞回国内,又因航程短、马力小、升限低,无通讯设备,根本过不了“驼峰”。看着航委会和空军学校连连催运飞机的急电,着实把总办事处主任罗惠侨和云铎急得团团转。

    云铎向驻加尔各答的英国皇家空军221联队k中校求助,k中校也拿不出好办法,但两人商定,先把这批教练机从码头运到221联队驻扎的达卡机场,开箱检查、装配保养后再说。

    英国人挺合作,不仅把达卡机场腾出一块地方,还派军士帮助装配飞机。用了二十天,三十架崭新的莱因教练机整整齐齐摆放在停机坪上,看着真是神气又美气!

    ▲加尔各答市容。

    这么好的飞机,国内又是急需,就是没法运回。一想到这里,云铎的心还是不由自主地往下沉。

    飞机装配好后,是地面运转和试车、试飞,这项工作也是由英国人协助完成。结果,谁都没有想到,一位英国飞行员的玩笑给云铎带来了启发。

    那是在一次地面发动机试车后,一位英国飞行员跳下飞机座舱,对云铎说,等你们把它运回国,可在后座带些奶粉、药品。

    英国老兄本是一句玩笑话,他知道抗战中的中国物资匮乏,教练机又是双座,空着也是空着,能捎带些紧缺的物品何乐不而为。但云铎听到这话,仿佛脑袋被拍打一下,思路马上开阔起来——既然能带“紧缺的物品”,为何不能带个油箱……

    想到这里,云铎不由得周身一个激灵,他马上向总办事处主任罗惠侨报告。

    完全能感觉到,电话那边的罗惠侨也是兴奋得不行,他嘱咐云铎再认真地和英国那面研究一个可靠方案,这边他开始起草发给航委会和昆明空军学校的电报。

    经过一番探讨,中英双方都一致认为,这个看似大胆的计划是可行的:除去莱因教练机后座,按所能承载最大负重,放置一个桶状油箱,再按飞机的总载油量计算,如在汀江起飞(前提是全程天气完好),选择较低的山峰或贴峰而过,按加个“备用”

    油箱后莱因教练机的最大航程看,飞到云南保山是应该没有问题的。

    当然,这个飞行方案还是相当冒险,它要求在整个飞行中,不能出现较大偏航——只要有一点绕路都可能导致飞机油量不足。

    所以,在发给航委会和昆明空军航校的电报中,罗惠侨说得也非常清楚,有出现严重事故的可能,如同意,请派有相当飞行经验和领队能力的飞行员前来接收飞机。

    看来国内不仅同意,而且很急,几天后,第一批接机的九名飞行员搭着“中航”

    飞机经“驼峰”来到加尔各答。果然,在这批人中,都是大、中、小队长,最次的,也是飞行教官。

    接着就是制定详细飞行路线,云铎不仅把“中航”经常穿越“驼峰”的飞行员请来,也把美军、英军有经验的飞行员请到了场,各抒己见,最后一致认定,在汀江加满油起飞,避开高峰,经密之那,然后在畹町循滇缅路回国。

    走密之那纯粹是一次冒险的赌博,但也有一定道理:第一,日本人不一定天天出来拦截。第二就算是遇见零式机,只要能提前发现后,迅速下降高度钻山沟,还是可以逃脱攻击,毕竟,和笨大的运输机相比,莱因教练机体积小、动作灵活。

    一切妥当后,就是编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