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笼雀(双重生) > 第298节
    作者有话要说:  非更新,捉虫。。。。。。

    【注1】先秦时的宋国和郑国地理位置夹在几个大国之间,那几个大国一打仗,他们的国家就变成了战场,挺倒楣的,后来也被大国灭了。。。。

    萧镜之独自走进审讯室时,楚玄正坐在审讯室里新置的一张茶案后, 用一只墨色的小石磨意态闲闲地碾着炙烤好的茶饼。他穿着那身灰白狼裘, 裘领厚厚的狼毛拢在他清俊的脸上, 在审讯室里的烛光映照显出一种孤独来。

    茶案右边架着一只炉子, 炉上壶中之水已将沸, 茶案左边则燃着一个紫金铜胎的大炭炉, 透过炭炉繁复花纹的镂空看进去,可见猩红的炭火烧得极旺。

    审讯室的大门在萧镜之身后关上,楚玄手中的茶也已磨好, 在他暖盏将茶末加沸水调糊时,就听得镣铐声锒铛作响,萧镜之不待他出言相请,已径直在他对面坐下,道:“这茶香扑鼻而来,馥郁芬芳,定是好茶。”

    “这是雾峰白露,”楚玄用的是点茶法, 如今已至最末点茶一步,他左手提起往炉上水壶开始往调好茶糊的茶盏中分次注水,右手同时以茶筅在茶汤中拂之,七次注水之后,茶面之色鲜白如乳如雾,汹涌回旋,住盏无一丝水痕, 云脚不散。他将那盏茶以手推至萧镜之面前,淡淡道,“你也是个中高手,想来是能品出这水源于何处。”

    萧镜之抬手取盏,腕上铁镣叮铛作响,他举盏近唇浅啜了一口,“雾峰白露产于江北雾峰,只于白露前一日采摘,且只取树顶芽尖,一亩地每年也只产一斤而已。想不到我已落魄至此,还能品到此等尤物。”他再饮一口,又笑,“茶汤清洌醇厚,齿颊间留有芝兰之气,这芝兰之香中又藏有一股若有似无的梅香,想来王爷用的是梅上新收的雪水。”

    “不错,你的这条舌头还是一如往昔般灵敏,”楚玄手中已慢条斯理地开始点第二盏茶,他淡淡笑道,“从前我们几人斗茶时,能骗过你这条舌头的,也只有我表兄暮言一人而已。”

    萧镜之拿盏的手略僵,面上笑容渐渐消散无踪,只余一双冷意森森的眼睛看着楚玄。在他不经意间会回忆起的从前,他与苏暮言,楚玄,楚卓然四人也常常这般围炉煮茶,夜话古今。那时他们少年如斯,踌躇满志,气吞山河,煌煌若耀疆之明烛,刚坚若攻玉之金石,自以为磨而不磷,涅之不浊,一心以匡正朝纲天下为己任,到而今却都已是面目全非。

    那时,他们都不过十一二岁,他从未想过那个难倒世间无数人的选择会落至自己面前。

    家与国。

    直到他无意间窥破十六年前宁国公府与英国公府之间那场兵权暗争,窥破了英国公世子萧决与十万西南军兵败的真相。

    他想,他大约是他们四人之中第一个真正接触这世间黑暗之人。

    自那时起,他的心开始变冷变硬,他开始极有目的的选择性地交往某些人,却又适当地保持着距离不与任何人交心。许多儿时朋友便在那时与他疏远,只有苏暮言,那个总是带着书的少年无论他改变如何,他都待他依旧。

    他还记得,那时因苏暮言喜文,而他喜武,他们曾有言,将来他们一人以文定国,一人以武安邦,一如刎颈之交。到而今,斯人已往,桃花亦不曾依旧。

    那个难题,无论天平的那一头是什么,他的选择都只能是家,只能是宁国公府。

    是以,他终究是抛弃曾经的诺言,抛弃了他最在意的挚友,和他从前的宏图大愿,选择了宁国公府的前程,也等于选择了他自己。

    “成王不必问我,”萧镜之放下手中茶盏,腕上铁镣磕在茶案上发出金石脆响,“我什么也不会说。”

    “我并不想问你什么。”楚玄双手举刚刚占好的第二盏茶,在唇边轻啜了一口,才道,“我只是请你来喝茶而已。”

    “当真?”萧镜之似笑非笑地看着楚玄,显然不信。

    楚玄不答却是嗅了嗅茶盏中飘出的茶香,又浅饮了几口,才笑道,“从前你们总说我点的茶太平太淡,过于中直。如今喝出滋味来了,我反倒更怀念从前,却是再煮不出那般滋味了。”

    “王爷从前所煮之茶如高山冰雪,无香无韵,只余清冽,虽淡却真。如今这雪水之中多了一段梅香,虽韵味幽然,却也不免失了本真,真让人品不透,看不清了。”萧镜之依旧似笑非笑地看着楚玄。

    “听说西南三省虽是长年飞沙走石,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但在为我大魏与西狼之间屏障的横岭的山谷中却盛产一种西南人极常喝的茶,因其叶如羽状,故名为‘铁翎’。据说此茶茶味极厚,不仅西南人当地人喜欢,就连西狼人也极是喜爱,常用良驹互市。”楚玄慢悠悠地品着茶,又遗憾一般地捧着茶盏叹息一声,“五日前,徐太傅的长子与次子接替云王护送传旨官前往西南迎接宁国公回金陵城为母丁忧,也不知徐家二位将军可否为我取来这‘铁翎’一解口舌之欲。”

    自从在秦王、府里挖出苏雪君的尸骨之后,楚卓然就整日关在云王府中闭门不出。据传言称,楚卓然花重金买来了一口现成雕好的玉棺,那口玉棺极难得地由整玉雕成,上面雕满了九翟四凤,披云弄霞,展翅环飞。这玉棺本是一位老亲王为其王妃所订作,可那日楚卓然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上门求他,他哪敢不割爱。

    玉棺送至云王府后,楚卓然就将苏雪君的遗骨封在玉棺里,不肯将之下葬,却是放在他寝室之中。每日他都伴着那玉棺起居坐卧,不过大多数时候,他不是已经入梦,就是颓然沉湎于烈酒,醉生梦死之中。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特别是军中连番变故更是让皇上忧心忡忡如芒刺在背,寝食难安。他思来想去,果然最值得他信任的还是只有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楚卓然,故而几次下旨召楚卓然进觑。奈何每一位传旨官到云王府走了一遭回来,都只冲着皇上摇头。

    其中一次是楚玄亲自去的。那日,下人领着他进楚卓然屋中时,楚卓然已抱着酒坛倚在玉棺边醉得不醒人事,任他如何呼唤,都不曾答应,更别提接旨。

    他站在楚卓然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胡子拉碴,浑身酒气的男人,突然却觉得想笑,他也当真就笑出声了。在他发笑时,楚卓然却是突然睁开眼看他,似是在问他笑什么。他蹲下身看他,问,“这九年里,你做了?何必如今再做此姿态?”

    “那么你觉得我该做什么?”楚卓然醉得不清,说起话来有几分咬舌儿,他含含糊糊地笑道,“杀了你父皇,引得魏国大乱?还是扔下一切军务大闹一场?”

    楚玄收起了笑,沉默地看着楚卓然,就听他笑,“这世间许多事,半点不由人,有些责任,你一旦扛起便不能轻易放下——”

    “那如今为何又放下了?”楚玄冷冷问。

    “因为我已骗不了我自己。”楚卓然闭上了眼。

    这九年,他是依靠着对苏雪君的想念,对她仍然存活着的期待支撑下去的。如今苏雪君已死,他曾经所有的锐气也随她而逝,他那钢铁一般的脊梁也已折断,再也支撑不下去。

    那日,有路人看见楚玄将圣旨原封带出了云王府。于是那些世人同情于楚卓然与苏雪君悲剧的命运的世人皆忍不住感慨唏嘘,大魏怕是再无云王。

    “铁翎生于贫瘠之地,饱经风沙烈日,故而味涩而砺,其中之苦只有生长于西南之人能感同身受,并不适合成王这等娇矜之子饮用。”萧镜之冰冷作答,“况且徐家二位将军也未必能有本事替王爷将这铁翎取回来。”

    他已被监、禁多日不曾与宁国公通信,宁国公未得他消息,又知楚烈事败之事,必然知道金陵城中有变,怎会乖乖依从圣旨轻易地解职丁忧,回到金陵城。

    “圣命不可辞,”楚玄放下手中茶盏,扬眉笑看着萧镜之,问道,“怎么,国公爷想反?”

    “反或不反,全看皇上的态度。”萧镜之淡淡回答。

    “你该知道,宁国公虽经营西南十几年,可西南军中将领屡屡更替,替上的有不少便是我父皇的人。”楚玄淡笑道,“这要反,可不容易啊。”

    韩忠对西南军插不进手,可皇上可以。皇上不仅可以,他还可以光明正大地更替宁国公手下将领。因皇上生性多疑,早在宁国公十几年前在西南扎根时,皇上就已开始逐步更替了宁国公手下官员将领,那时宁国公在西南根基未稳,若胆敢拒绝皇上,必遭弃用,一切图谋全盘落空,所以他只能接受。而一旦接受,那便只是君王屡次试探的开端,纵有萧贵妃在皇上身边,这些年来西南将领却也还是因皇命更替过数次。如此更替调动,便让宁国公极难在西南全盘收买人心,终究是有那一心向着皇上的,或有那眼巴巴盯着他西南总督之位的不受他掌控。他稳坐西南三省总督之位便罢,倘若他一旦出事,这些人捅他的刀子一定是又快又狠。

    所以若非逼不得已,宁国公是不会反的。

    “是不容易。”萧镜之冷笑道,“但若是逼不得已,不反也不行了。故而,我才说一切全看皇上愿不愿意给宁国公府俩一条活路。”

    “活路?”楚玄笑,“为了这一条活路,你们便算计了整个朝廷?”

    萧镜之微微凝眸紧盯着楚玄,“虽然王爷无话问我,我却有话问王爷。秦王在哪里?”

    “秦王谋反事败逃匿,至今未找到其藏身之所,”楚玄微挑唇角,笑道,“你与他过从甚密,我还未问你,你怎反来问我?”

    “说的好,秦王逃匿六七日有余,你明知我与他过从甚密,却不曾来问过我一句——”萧镜之冷冷笑道,“这不正说明了,他已落在你手中。”

    “人人都说萧世子肖父,果然与宁国公一般心思缜密,细致入微。”楚玄没有否认。

    “他落在你手里,自是死路一条。”萧镜之端起茶碗啜饮几口,在锒铛镣铐声中叹道,“你很聪明,没将他交给皇上处置。”

    皇上老了,已无从前的铁血手段,指不定还会再留楚烈一命。

    “他还活着。”楚玄却是道。萧镜之一怔,沉默不语,就听楚玄又浅笑道,“他用宁国公府的秘密与我做了一个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