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江山战图 > 第1002章 渡黄之战(上)
    中河套也就是今天的乌梁素海以东的河套平原,黄河在从宁夏平原北上转弯时在这里分为两股,一南一北向东流去,两股黄河流淌千里后又合二为一,继续向东奔流,这两股黄河就像一个绳套,河套平原之名也由此而来。

    东河套是榆林郡,中河套便是五原郡,西河套则是灵武郡,这是黄河对西北地区的最大贡献,滔滔的黄河水滋养着这片辽阔的土地,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灌溉水源和充足的阳光,使这一带在两汉时期便成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但随着两晋南北朝的大混乱时期到来,生机勃勃的河套地区从此荒芜,逐渐成了游牧民族的放牧之地。

    数十年前,北周和隋文帝杨坚也曾陆续迁移部分关中及关内的民众前往河套地区垦殖,并在这里建立了丰州总管府,驻军两万保护河套地区的民众,经过三十余年的人口繁衍和土地开垦,五原郡的人口已渐渐增至十余万人,其中一半是士兵的家属,他们形成了军户。

    张文逊是隋军在河套地区的最后一任丰州总管,统帅着五原和榆林两郡,当天子杨广死在江都的消息传来后,为了保护五原郡和榆林郡十几万民众的生命安全,张长逊投降了突厥,被突厥封为割利特勒。

    但就是唐朝建立后不久,张长逊又秘密归降了李渊,被李渊封为五原郡太守,但张长逊唯恐突厥可汗震怒,引大军袭击河套,因此他并没有改旗易帜,城头上依然插着突厥的白狼头大旗。

    这次处罗可汗率领大军南征,张长逊也在密切关注着战局的进展,但他怎么想不到,隋军在剿灭了马邑郡的突厥大军后,李靖率五万大军开始西征,一举攻占了定襄郡和榆林郡,张长逊开始恐慌起来,向突厥求援似乎不现实,突厥大军被困在娄烦郡,似乎还指望别人救援他。

    向唐朝求援同样也不现实,唐朝军队刚刚被宋金刚击败,况且如果唐军军队能北上河套,为什么不能先灭了梁师都呢?

    张长逊发现自己举目无援后,他也只能自救了,他命令儿子张武率五千军死守郡治九原县,他自己则率一万五千军进驻永丰镇。

    永丰镇是九原县的东大门,也是渡黄河最便利之处,这一段的黄河水最为平缓,而且河床不宽,用皮筏子就能轻易渡过黄河,所以永丰镇也是著名的黄河渡口,小镇由此而兴旺。

    当张长逊得知隋军还在黄河南岸之时,他心中便燃起了一线希望,他已得到情报,隋军并没有携带榆林县的船只,斥候也没有发现隋军携带皮筏子的迹象。

    要知道黄河南岸并没有树木,隋军根本无从伐木造船,或许他们真能将隋军拒在黄河以南。

    或许刚刚入夏的缘故,黄河南岸也是沙漠边缘,毒日当空,天炎热得仿佛将一切都烤干了,但到了夜里气温又变得很凉,这使得隋军行军速度很缓慢,昼伏夜行,一天只走四五十里,天刚亮,隋军就驻地休息,天黑尽了才拔营行军,足足走了十天才进入五原郡,但距离郡治九原县至少还有三百里。

    虽然李靖像旅行一样走得悠悠哉哉,但他手下的将领们却有点着急了,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抵达九原县?但隋军等级森严,下属绝不能质疑主将的决策,无奈之下,众人只得推举曹嗣宁代表他们去和主将谈一谈。

    虎贲郎将曹嗣宁是所有将领中资格最老的一个,早在张铉参加第三次东征高句丽战役时,曹嗣宁便是张铉手下的校尉了,他也一步步积功升为虎贲郎将,但因为本身能力限制,使他最终无法像裴行俨那样成为独当一方的将军,但就是这样,他也是虎贲郎将中爵位最高者之一,被封为朱阳县公。

    中午时分,骄阳似火,五万隋军士兵驻扎一片山崖之下,陡峭笔直的山崖遮住了火一般的烈日,给岩壁下的隋军士兵带来一点点阴凉,刚刚吃了午饭的士兵们用竹笠遮住脸庞,躺在山崖下睡觉,而山崖上却有百余名骑兵斥候巡哨,警惕地监视着四周的情况,防止被敌军偷袭。

    李靖的行军帐也在山崖之下,曹嗣宁快步来到大帐前,对帐外亲兵道:“我有要事和主将商议,请替我禀报!”

    亲兵进帐了,片刻出来道:“将军请进吧!”

    曹嗣宁走进大帐,只见李靖负手站在地图前沉思,他躬身行礼道:“参见主将!”

    “曹将军有什么重要之事?”李靖笑问道。

    “卑职有一个渡河的建议,希望将军能采纳。”

    “你说说看!”

    “我们没有带皮筏子,也没有渡船,又带了无数辎重,渡黄河将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当时能把榆林县的船只带上......”

    不等他说完,李靖便果断地打断了他的话,“我明白曹将军的意思,但现在说这些话也没有意义了,请曹将军直接说好的建议吧!”

    曹嗣宁当然不能说是众将质疑主将的行军策略,特地推举他来反对,那是北隋军绝对不允许之事,他只能委婉劝说,以渡河为借口比较好。

    “卑职听说永丰镇是河套一带最大的渡口,那里必然有众多渡船,卑职愿意率一支骑兵疾速赶到渡口,夺取渡船。”

    李靖笑了笑道:“曹将军想法很好,不过稍微晚了一点,张长逊几天前已经率大军进驻永丰镇,所有的渡船都在河北岸,黄河岸边没有一艘渡船。”

    曹嗣宁愣住了,他心中大急,结结巴巴道:“我们走了数百里,沿途看不见一颗树木,向西走也不会有树木,又没有携带皮筏子,那我们....我们怎么渡过黄河?”

    面对曹嗣宁质问的语气,李靖并不生气,笑着解释道:“将军何必着急,要着急也是我这个主将之事,可我并不着急,胸有成竹,这说明了什么,难道曹将军还看不出来了吗?”

    李靖的一番话让曹嗣倒有点疑惑起来,想想也对,如果渡不了黄河,作为主将的李靖不急得跳脚才怪,他却十分从容,难道他已经暗中有安排了吗?

    “主将莫非另有安排吗?”

    李靖捋须微微一笑,“把话说透了就没意思了,就这两天答案就会揭晓,不过曹将军倒提醒我了,我给曹将军三千骑兵,就像刚才曹将军的建议,立刻赶赴永丰镇夺取渡船。”

    “可主将说,渡船全部到河北岸了。”

    “装装样子也不错嘛!”

    曹嗣宁若有所悟,便点了点头道:“卑职遵令!”

    当天晚上夜幕初降,曹嗣宁便率领三千骑兵向西疾奔而去,李靖依旧不急,直到天黑尽后才命令士兵起身出发,大军不紧不慢地继续向西进发。

    ......

    天刚亮,张长逊便在数百亲卫的簇拥下来到黄河码头前巡视,张长逊年约五十余岁,关中扶风郡雍县人,世家出身,他长得身材魁梧,脸如紫铜,使一把七十斤重的虎牙刀,武艺十分高强。

    他虽然坐镇河套多年,但他野心不大,没有像梁师都、刘武周那样自立为帝的想法,虽然始毕可汗有心封他为河套王,但他坚决不肯接受,只愿做一地都督。

    或许是在河套多年的缘故,他对这片十分挚爱,对民众也十分厚待,从不征收一文税赋,军纪严厉,不准士兵扰民,因此他深得河套民众的爱戴,不过他是关中人,又和独孤家族有很深的关系,他出任丰州总管,就是独孤顺的推荐,独孤家族就是他的后台,所以当李渊建立唐朝后,他便理所当然地投降了唐朝。

    就在张长逊眺望对岸之时,一名斥候骑兵从远处飞奔而来,奔到张长逊面前抱拳禀报道:“启禀大将军,对岸斥候刚刚发来鹰信,一支三千人左右的隋军骑兵正对这边疾奔而来。”

    张长逊捋须冷冷一笑,果然在他的意料之中,大军故意磨磨蹭蹭行军,却派骑兵疾速赶来,不就是想抢夺渡船吗?想法倒是不错,可惜隋军失算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