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穿越崇祯》 第4章 怒杀贪官 “噹!” 一声轻响,曹德思的长刀竟被震飞,肥胖的身躯连连后退。 “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反抗,给我......” 曹德思刚稳住身形,又朝李长儒大声喝道。 不过当他看到李长儒身前站着一个头戴三梁冠,身穿飞鱼服的男子时,立时停止了叫嚣。 “李大人,您怎么有空到这里来了!” 曹德思见来人是锦衣卫同知李若琏,立刻弯着腰,一脸笑容地谄媚道。 李若琏本是一脸怒容,不过他见到曹德思的笑容后,竟收敛怒容,平和地道:“曹百户,今日可否给若琏一个面子,让他们进城?” 曹德思闻言,收起笑脸,有些为难地道:“本来您老人家开口,下官理应遵从,只是我爷爷王督主担心奸细混入内城,严令不得随意放人进城......” 曹德思说着,又将李若琏拉到一旁,低声交谈起来。 朱元璋本在曹德思拔刀时就已下令动手,因被李若琏抢先,就制止了亲卫,一直冷眼旁观。 他知李若琏生性正直,本以为李若琏会怒责曹德思,没想到两人竟交谈起来,而且从李若琏的面色来看,似乎左右为难。 “这曹德思是何身份?” 朱元璋见曹德思区区百户,竟能让锦衣卫三品大员为难,定是身后有所倚仗,便朝一旁的王承恩问道。 王承恩闻言,犹豫了一会,道:“老奴听说这曹德思本是一个无赖,只因他的父亲曹占光与前东厂提督曹化淳联宗,认曹督主为干爹,曹德思就以曹督主孙子自居,横行霸道。” “后曹督主因病告假,他也老实了一些日子。直到去年曹占光又认了王督主作干爹,还给他捐了一个百户,他又故态复萌。” “因他本性如此,而捐的百户也只是一个闲置散官,老奴也未在意,没想到今日竟镇守了正阳门。” 朱元璋见王承恩这次前因后果讲得清楚,微微点了点头,道:“好,承恩,你记住,在咱面前就该如此!” 说罢,又对身后的四个亲卫道:“去,抓起来,杀了!” “杀了?” 王承恩闻言一惊,急忙劝道:“陛下,现在王督主统领外七门和内九门,若是此刻斩杀曹德思,引起他的误会,影响了守城,那就不好了。” 朱元璋怒瞪了王承恩一眼,见他全身微颤,低头不语,便又看向身后仍未行动的亲卫,冷喝道:“怎么,咱的命令你们没听清吗?” 那四个亲卫闻言,身子一颤,又偷瞥了王承恩一眼,见他并不说话,这才翻身下马,朝曹德思跑去。 “陛下,若您真要杀曹德思,还请您先行离去,让老奴来杀他,反正老奴与王督主早已不睦,也不差这一次!” 王承恩待亲卫离去后,又低着头,语带颤抖地低声道。 朱元璋虽不喜太监,不过见王承恩一片忠心,而且想到目前还要借助他守城,便沉声问道:“你觉得该如何守城?” 王承恩本是冒着被朱元璋责罚的风险开口,此刻见朱元璋并未发怒,反而问他守城之事,有些疑惑地看向朱元璋。 他见朱元璋一脸平和,定了定心神,道:“此刻逆贼围城,只有依靠城内禁军坚守,待援军到来后,逆贼自会退去。” 朱元璋闻言,摇了摇头,道:“你一路前来,也应看清禁军的情况。禁军虽然兵甲光鲜,武器精良,却毫无斗志,如何能够守得住城池?” 王承恩闻言一愣,一脸迷茫地看向朱元璋,道:“若是不依靠禁军,那靠谁来守城?” 朱元璋看向城门口那些激愤的百姓,沉声道:“当此之时,唯有万众一心才有希望。” “京城中禁军人数虽不少,但是与百姓相比,却不值一提。咱若是因曹德思一人失了民心,那才真是做了亡国之君的蠢事。” 王承恩有些狐疑地道:“这些百姓能比禁军还厉害?” “能!” 朱元璋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王承恩闻言,又似懂非懂地望向城门口的百姓。 这时,四个亲卫已经走到城门口,而曹德思仍毫无觉察。 他此刻因压住了李若琏,心中满是得意,正口沫横飞地游说着。 “啊!” 曹德思突然发现双臂被人擒住,拖着前行,不由地发出一声惨叫。 因事发突然,再加上亲卫身着飞鱼服,那些兵士竟都傻傻地看着,并未出手相助。 倒是有个机灵的士兵见形势不对,偷偷地跑了出去。 “你们是谁的部下,竟敢如此对我,可知我的身份?” 曹德思经过刚开始的慌张后,虽见对方身着飞鱼服,却依然大声威胁道。 不过亲卫根本就没理他,只是拖着他前行。 曹德思以为亲卫不认识他,又恐吓道:“你们还不将我放下,要是让我的爷爷王督主知道,定会将你们千刀万剐。” “你倒说说,你的爷爷凭什么将咱们千刀万剐?” 朱元璋听闻曹德思与王德化的关系后,也想将此事闹大,看看王德化的反应。 同时也因好久未见有人在他面前如此放肆,不禁升起了一丝戏谑之心。 他用目光制止了李若琏后,一脸讥笑地道。 “砰!” 亲卫将曹德思狠狠地扔在地上,一脸怒容地看着他。 曹德思虽被摔了个四脚朝天,却快速地爬了起来,瞥了朱元璋一眼后,又嚣张地道:“杀你何须我爷爷,老子就够了!” 说罢,他又朝身后的兵士大喝道:“都傻站在着做什么,还不过来给老子将这私通逆贼的匪人杀了!” 守城的兵士闻言,竟真的手持长枪跑了过来。 朱元璋见状大怒,要知他此刻身穿的是天子常服。 虽说这常服已经泛白,不能立时辨别出是天子之服,但光凭服饰也当知他不是王爷就是勋贵。 没想到就这样一群守门的兵士,竟敢在一个百户的指使下对他出手,可见这帮人是多么的无法无天。 就在他准备下令诛杀这群兵士时,突然听到李若琏的声音响起。 “放肆,你们可.....住手!” 李若琏本要说出朱元璋的身份,却突然见到王承恩对他悄悄摇手,于是又改口喝止。 “李若琏,你若敢护着他,老子今天连你一起弄死!” 曹德思此刻怒火冲天,听到李若琏的话后,又大声咆哮道。 李若琏闻言,冷喝道:“曹德思,休要狂言招祸,还不快跪下请罪!” “李若琏,你好大的口气,竟让我儿跪下请罪,你觉得你配吗?”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紧接着就见到一个身着蟒袍,身材肥胖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过来,一脸讥讽地看着李若琏。 “末将见过曹参将!” 李若琏因比曹占光低了半级,恭敬地朝他行了一礼。 “我还以为你不认识老夫,原来......” “陛下?” 曹占光本是一脸不屑地训斥李若琏,不过当他无意间见到朱元璋后,立时面如土色,急忙跪地叩头道:“末将不知陛下圣驾在此,还请陛下恕罪!” 原本得意洋洋的曹德思听到曹占光的话,想到他刚才竟想要杀陛下,立时吓得瘫软在地,竟连求饶也忘了。 朱元璋见身份已被识破,也失去了兴趣,对一旁的亲卫道:“将曹占光收监,至于曹德思,拖上城墙,剐了!” 曹占光正想着如何回旋才能不失圣心,没想到朱元璋开口就要将曹德思活剐。 他心下大惊,连连叩首求饶道:“陛下恕罪,小儿因不识龙颜,才有所冒犯,还请陛下开恩!” 朱元璋此时已懒得与他废话,只是朝亲卫挥了挥手。 亲卫见状,将瘫软在地的曹德思拖了起来,立时一股腥臭之味扑鼻而来。 “陛下,小儿纵使冲撞圣驾,也罪不至死,还请陛下三思!” 曹占光见求情无用,又想到有王德化撑腰,竟站起身来,朝朱元璋大声叫道。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缕杀机,厉声喝道:“咱诛杀曹德思,并非因他对咱不敬,而是他贪墨。” “按太祖律令,凡贪墨超过六十两者,枭首剥皮示众,他是罪有应得!” “至于你,咱本想留你一命。不过你包庇贪墨者在前,咆哮咱于后,若不活剐你二人,咱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这满城的百姓!” 朱元璋本懒得开口,因见亲卫都露出惊讶之色,而远处的百姓也不停地张望,他就大声喝出了处置的理由。 随着他的话音响起,在场之人皆是大惊。 其实朱元璋也知道这条规定早就没有人执行,不过此刻他为了收拢民心,才旧事重提。 随即他见百姓仍面有疑色,又驱马上前,大声喝道:“你们都听着,自今日起,凡贪墨超六十两者,枭首剥皮!” “凡残害无辜百姓者,五马分尸!” “凡叛国通敌者,凌迟千刀!” ...... 随着朱元璋一条条命令的颁布,城门口的兵士皆双腿直抖,反倒是那些百姓眼冒精光。 当曹占光、曹德思杀猪般的惨叫声在城墙上响起时,城门口百姓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时,李长儒带头跪下,高呼万岁。 紧接着,其他人也纷纷跪下,高呼万岁。 随着高呼声的响起,城门口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呼声也越来越高。 朱元璋见状,心中大喜。 他急忙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亲切地扶起了李长儒等人。 随后他详细地询问了李长儒等人的情况,让王承恩逐一记录下来,并承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又吩咐一旁的李若琏锁拿沈有成,安排众百姓入城等事后,才在众人的高呼中离去。 wap. /110/110526/28709987.html 第3章 儒生李长儒 当朱元璋骑马经过承天门时,那些守城的兵士虽未认出他。 但见他能从皇城内骑马而出,身后还跟着太监和锦衣卫,急忙行礼放行。 朱元璋轻瞥了这些兵士一眼,见他们虽然铠甲光鲜,仪表堂堂,却都慵懒颓废,毫无大战的紧张,心中不禁一沉。 不过他也知此刻并非整饬之时,就勒着马缰,缓缓地穿过城门,有些担心地朝内城望去。 朱元璋本以为逆贼围城,内城会一片混乱,没想到城内却井然有序,并无一丝慌乱。 街道上虽然行人稀疏,但是店铺却都照常营业。 特别是有些店铺门前还插着些怪异的彩旗,随风飘扬,好不得意。 朱元璋心中疑惑,驱马缓缓前行,仔细打量着各家店铺。 这时,他才发现,虽然都是开门做生意,不过各店伙计的表情却并不相同。 大部分店内的伙计都是愁眉不展,或是三五成群地低声议论,只有那插了彩旗的店铺伙计精神抖擞,趾高气扬。 “那些彩旗是怎么回事,以前也有挂吗?” 朱元璋指着一个店铺前的彩旗,对身后的王承恩道。 王承恩闻言,沉默了一会,低声道:“据老奴的消息,这些彩旗是近两日才挂上的,听说是他们捐赠军饷有功,王督主特意赐予他们的......” 王承恩一边说着,一边暗暗观察着朱元璋的脸色。 王承恩口中的王督主,是东厂提督王德化。 他们二人虽都姓王,但彼此不和已是世人皆知。 王承恩也是担心直接说出王德化,会惹来朱元璋的猜忌,所以他只说了些明面上的事,其他的却是闭口不言。 其实朱元璋见到那些彩旗时,心中就已猜到了五六分,此刻见王承恩闪烁其词,不由地转头瞪了他一眼。 怒道:“你身为秉笔太监,现在更是提督京营,在此危难之时,竟放任东厂行事,如何对得起咱的重托?” 王承恩闻言,立刻翻身下马,连连磕头告罪。 朱元璋见他下马时身手敏捷,想到他是将门之后,而且此前崇祯已将大权交于他。 若是临时变动,惹来祸端反而不妙。 于是他定了定心神,又柔声道:“罢了,此时诸事繁杂,咱就不怪罪你了,不过你以后行事谨慎些,切勿再犯糊涂!” 说罢,又一鞭子抽在马臀上。 那马一声长嘶,快速朝前奔去。 王承恩见状,也急忙翻身上马,紧追朱元璋而去。 不一会功夫,朱元璋就来到了正阳门前。 正阳门是内城九门之一,此刻不仅城墙上人影重重,在城门四周也有不少兵士和百姓在搬运物资。 朱元璋见状,提着的心才略微放下来一些。 不过当他又走近些,见到那些搬运石块、箭支的士兵大都面黄肌瘦,神情萎靡,而百姓更是在一些肥头大耳的兵士胁迫下劳动时,心中又是一沉。 他刚想要向王承恩询问守城之人姓名时,却又听到城门口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朱元璋循声望去,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正拼命地朝里冲,而城门口的兵士却用长枪阻拦,因此发生了争吵。 “让开,让开!” 这时,一阵呵斥声从人群中响起。 随后就见到十几个头戴小帽,身穿青衣的仆役嚣张地推搡着百姓前行。 而在他们的中间,一个身着绸衫,剑眉星目的富家公子悠然前行,一脸鄙夷地看着那些百姓。 守城的兵士见到这群人,不仅没有阻止,反而恭敬地将他们迎了进来。 城外的百姓见状,吵嚷的更加厉害,有几个激愤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抢夺兵士手中的长枪,想要强行入城。 “大胆,你们是要造反吗?” 随着一个粗犷的声音响起,只见一个身形肥胖,头戴二梁冠,身穿斗牛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守城的兵士见到中年男子,都躬身行礼道:“曹大人好!” 原来来人正是正阳门的守将——曹德思。 曹德思大刺刺地挥了挥手,又轻蔑地看着城外的百姓,大喝道:“若是这些刁民敢闯城门,一律以叛逆论罪,杀无赦!” “大家都是外城百姓,为什么他们能进去,而我们就不行?” 曹德思的话音才落下,人群中走出一个年约三十,身材魁梧,头戴四方巾,身着儒衫的男子,一脸不忿地反问道。 “为什么?因为他交了银子,你要是给爷银子,爷也让你进来!” 曹德思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那男子,张狂地道。 “我们也交过银子,这些年赋税年年上涨,我们都按时缴纳,不就是希望在战乱时得到你们的庇护?” “现在叛军攻城,你不仅不保护我们,却还向我们索要银两,是何道理?” 中年男子虽面有怒色,却依然平和地据理力争。 “你那些银子又不是爷拿了的,少在爷面前叽叽歪歪,总之你今日若要进城,就交纳银子。” “若是没有银子,就都给我老老实实地滚回去,不然别怪爷刀下无情。” 曹德思似乎失去了耐性,朝中年男子大声吼道,同时右手示威地拍了拍腰间的长刀。 “李长儒,你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穷儒,在这瞎闹什么,就算曹大人让你进来,你有地方住?” “再说了,就算叛军进城,会去抢你这穷鬼,你还是识趣些,赶紧回去,省得在这丢我们沈家村的脸!” 这时,先前的富家公子一脸不屑地对中年男子呵斥道。 原来中年儒生李长儒和富家公子沈有成都是外城沈家村的人,李长儒本是沈家的佃户,不过因他勤奋好学,深受沈家家主沈无双的赞许。 沈无双曾多次以他为榜样训斥沈有成,因此沈有成对他十分不满。 而李长儒虽天资聪颖,博古通今,奈何朝政腐败,科举多以财取士,导致他至今未能考取功名。 尽管他也知道这并非他之过,不过见到不少同窗皆已取得功名,他也渐生出羞愧之心。 此刻被沈有成当面说破,立时满脸通红。 沈有成见状,更加得意地道:“看你那熊样,赶紧滚回去给老子看村子去!” 李长儒闻言,本能地朝后退去,却撞到了身后的百姓,随即他又见到四周投来的希冀目光。 于是他强振精神,朗声道:“大明律条并未规定平民不得入城,反倒是要求战时,兵士必须保护百姓的安全,你们这样公然违反律法,就不怕治罪吗?” “呛!” 曹德思拔出长刀,一脸嚣张地道:“律法?老子今天就让你知道什么是律法!” 说着,他就持刀朝李长儒逼去。 李长儒见状,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 随后他竟又缓步上前,怒道:“青天白日,朗朗乾坤,我就不信天子脚下没有王法!” 曹德思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又咧嘴嗤笑道:“呵呵,天子脚下又怎么样,爷哪年不在天子脚下杀几个像你这样不识时务的蠢货!” 说罢,曹德思大踏步地上前。 而那些兵士似乎也已司空见惯,竟默契地给他让出一条道。 这李长儒也十分硬气,竟一步不退,正气凛然地站立在那。 “啊!——杀!” 曹德思一声大吼,举起长刀朝李长儒劈去。 wap. /110/110526/28709986.html 第2章 困守危城 朱元璋缓缓起身,来回踱着方步,思考着应敌之策。 “三大营已不堪重用,败退是迟早之事。而勤王之师接到诏书,恐也会有观望情绪,当务之急还是要组织城池防务。” “好在京城城高墙厚,而李自成只是一介草莽,凭的是一腔热血。只要咱能坚守京城半月,宁远总兵吴山桂,湖广总兵左良玉等人应可赶到。” “到时咱再与他们里应外合,定能击败这群乌合之众,化解这场危机。之后咱再重振山河,恢复大明雄风。” 朱元璋想到这,紧皱的眉头才舒缓了一些。 这时,他恰好在铜镜中见到了一个面色惨白,眼窝深陷,头戴善翼冠,身着半旧明黄常服的身影。 朱元璋仔细端详了一会镜中人,有些惊讶地道:“没想到这后辈倒与咱有七分相似,可惜求治之心太切,用法太严,致使奸邪横行,群臣饰非,将自己弄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原来朱元璋已从崇祯的记忆中得知,崇祯当政十七年,先后裁撤的大学士竟达五十余人,几乎可以比拟宋初一百三十年的宰相人数。 尽管他如此大刀阔斧地整治,却依然没能遏制住党争之风,反而让那些人相互维护,汲汲于权位,对朝政大事敷衍塞责,导致朝纲日益混乱。 再加上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先后诛杀、逼死了袁崇焕、孙承宗、孙元化、卢象升、孙传庭等大将,致使国无良将而野有暴民。 从崇祯二年开始,北方的建州女真日益强大,数次南下掠夺,特别是臣服了蒙古、朝鲜等族后,更是有恃无恐,侵边日急。 而国内由于天灾频发,加之辽饷、剿饷、练饷年年增加,以致暴乱四起,战火连天。 李自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崛起,他虽多次被击败,却在崇祯政策的帮助下,逐步强大起来。 以至于现在兵临城下,让这个外强内荏的后辈吓得胆战心惊,躲在皇城内瑟瑟发抖。 “若是咱早来十七年,大明何至于此?” 朱元璋一声叹息后,刚想要叫王承恩,却又突然愣住了。 因为他的脑中又出现一个画面,是崇祯找姻亲、勋戚求饷的情景。 画面中,崇祯向国丈周奎苦苦哀求,身为国丈的周奎竟无动于衷,最后还是皇后出面求情,周奎才勉强给了一万金。 而最富的太监王之心,在崇祯的几番痛哭下,勉为其难地给了一万金。 其他的人更是不堪,都是家财万贯之人,竟只给千儿八百,好似打发要饭的一般。 “这群混账东西,竟敢如此放肆!” 朱元璋一声怒骂后,又指着镜中的身影道:“你这皇帝当的如此窝囊,真是丢尽咱老朱家的脸。” 说罢,他又踱着方步,喃喃自语地道:“城中虽无大将,但只要有咱在,谅那帮流寇也玩不出什么花样。” “只是军中无饷,军心必然不稳,再加上这些亲卫与咱也不贴心,若是因此哗变,那就大势去矣。” “为今之计,必须尽快筹集军饷,稳定军心。只可惜现在大敌当前,咱不能强行征饷,看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朱元璋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嘴角突然露出了一抹笑意。 心中计定后,他本想唤来门外的太监,不过张了张嘴却没出声。 而是缓缓地走到床边,静静地坐下,默默地整理着脑中的记忆。 “这京城的守卫竟交给太监,如何守得住?” 朱元璋在整理信息时,突然发现守城的负责人竟都是太监,惊讶的几乎从床上跳了起来。 “糊涂,真是糊涂!朱棣这逆子虽然夺了允炆乖孙的江山,倒也算是一代雄主,可是这些后辈怎的如此不堪?” “为了对付那些文官,竟培养了这批阉人,还教他们读书识字,朝纲如何会不乱?真是气煞咱也!” 原来朱元璋整理崇祯的记忆后,发现阉党涉政由来已久。 在朱棣还是藩王时,就一直暗中贿赂太监。 后来他靖难成功,对太监更是宠幸有加,恩赏不断。 先有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后有凌驾司法之上的东厂督主,使得太监在永乐一朝快速崛起。 而之后的仁、宣二宗不仅没有改变这种局面,反而变本加厉。 特别是蛐蛐皇帝朱瞻基,为了制衡大臣,竟教太监读书识字,使得太监的权利进一步扩大。 因此也就出现了第一个影响大明命运的太监——王振,此人凭一己之力,在土木堡将大明拉入了深渊。 好在这时出了一个于谦,守住了大明江山,扶起了将倾的大厦。 但是大明的后继之君并未因此反省,革除弊端,反而是更加的放飞自我。 先是出了个不爱皇位爱当官的大将军朱寿,后又出了数十年不上朝,号称静控的嘉靖、万历两爷孙。 因此先后造就了刘瑾、张永、冯保等一大批权势滔天的太监,闹得朝堂上乌烟瘴气,有志难酬。 纵使被后人称为中兴名臣的张居正,也必须联合太监冯保,才勉强完成了他的改革大业。 而随后出现的木匠皇帝朱由检,更是让太监权势达到了巅峰。 一个目不识丁的阉人魏忠贤竟能总揽朝政,不仅自称九千岁,还生祠遍天下。 以至于上至皇亲国戚,下到贩夫走卒,皆对其顶礼膜拜,风头一时无两。 虽然崇祯即位后,以雷霆手段收拾了魏忠贤,革除各种阉党弊端。 但是不久后,他也走上了先辈的老路,使得阉党势力死灰复燃,越演越烈,朝政也越来越衰败...... 朱元璋理清太监的历史后,知道阉党与大臣间关系错综复杂,若骤然除去,反而会影响守城。 无奈之下,他只能将此事先按下,继续整理脑中的记忆,以免遗漏了重要信息,影响他的决策。 “嗯?身为皇帝,怎么对京城的防务、军械毫不知情,这如何了得?” 朱元璋确认继承了崇祯的所有记忆后,发现竟没有任何有关城防布置的信息,心中又是一惊。 “不行,当务之急必须要去巡视城防,若是城防不牢,纵有粮饷也是无用。” 朱元璋理清思绪后,正要迈步出门,却又停了下来。 因为他初来乍到,一时也不知该相信谁,让谁陪他去巡视城防。 “嗯,从记忆来看,最熟悉城防的应是王承恩和王德化。这王承恩虽恩宠太过,不过生性忠厚,而且还是将门之后,勉强也算是个可用之人。” “至于王德化,虽出身贫寒,却天资聪慧,而且执掌东厂多年,忠诚度上应也不差,况且此刻他正在整饬城防,看来目前还得依靠他。” 朱元璋根据崇祯的记忆进行一番分析后,从中筛选出了两个可能的可信之人。 随后他又随手取下墙上的宝剑挂在腰间,心中这才踏实了不少。 “陛下,您好些了吗?” 朱元璋才打开乾清宫的门,就见到身穿圆领绯袍的王承恩躬身行礼道。 朱元璋见状一愣,随后又见到王承恩身后的一个圆脸小太监正恭敬地捧着一套蟒袍,心中立时明白过来。 他仔细打量了王承恩一番后,沉声道:“咱无碍,你且跟着咱去巡视一下城防!” 说罢,他就迈步前行。 身后的王承恩闻言,一脸惊讶地看着朱元璋的背影。 特别是当他看到朱元璋腰间的宝剑时,更是一脸错愕。 在他的印象中,崇祯是最不喜佩剑的。 尽管崇祯也曾习武,但那只是为了维持皇家的传统,虚应故事而已,从未真当一回事。 此刻见朱元璋佩剑而行,他愣了一会后,又急忙喊道:“陛下起驾!” 说罢,他一边急忙朝朱元璋追去,一边对身旁跟着的小太监道:“你速去传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前来护驾!” 前行中的朱元璋闻言,不禁侧首瞥了王承恩一眼。 原来他看似走的匆忙,其实也是在有意试探王承恩。 因为他虽已理清了脑中的记忆,不过有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并不太清楚,若有一个熟悉的太监在旁提醒,会省去不少麻烦。 所以他才借机试探,看王承恩行事是否周全,担不担得起贴身太监的职务。 同时他也还有另一个心思,就是想看王承恩发现他与崇祯不同的言行后,会有何反应。 若是王承恩因此惊慌失措,那他就会当机立断地将其斩杀。 若是王承恩能隐而不发,依然恭敬侍奉,那他就会通过琐事潜移默化,完成身份的转换。 而他之所以不再模仿崇祯,除了他知道纵使模仿的再像,在朝夕相对的人面前也会露出破绽外,更主要的是,他觉得模仿这个后辈实在是一种耻辱。 因此他索性放弃模仿,顺着本心行事。 此刻他见王承恩仓促之间仍不失礼仪,而且还记得召唤骆养性前来护驾,心中对他的厌恶之情不禁减了几分。 “骆养性,这人恐怕要动一动!” 朱元璋仔细查阅了崇祯对骆养性的记忆后,发现骆养性不论能力,还是忠诚度,都只能算一般。 而他之所以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竟是子袭父职。 这让朱元璋十分没有安全感,同时也明白崇祯为何会混得如此凄惨。 “哎,看来这个开局,不比咱当初的那个破碗强啊!” 朱元璋想到当初他靠着一个破碗,四处化缘艰难地活了下来。 后来更是凭借着当初的游历,创下了大明的万世基业,心中不由一阵感慨。 “陛下,您是先去武库看看,还是召集诸将到指挥所询问?” 王承恩一路小跑地追上朱元璋后,又小心翼翼地问道。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哪也不去,你去牵马来,咱要去外城看看!” 王承恩先前见到朱元璋的奇怪之举,本有所怀疑,此刻听他说牵马,心中疑虑尽消。 因为就在一个时辰前,崇祯为了筹集军饷,已经下令将大辂、玉辂、大马辇等代步工具拆零卖了。 现在御马监里面除了还有几匹羸弱的御马外,连一个像样的车轱辘都找不到了。 王承恩想到这,心中又是一阵酸楚。 他一把抓住朱元璋的衣襟下摆,双膝跪地哭泣道:“陛下,此刻逆贼正准备攻城,您乃万金之躯,怎可亲涉险地,还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此刻心急如焚,虽知王承恩是好心,却也觉得他不识大体,分不清轻重,心中不禁又动了怒火。 他一把将王承恩推开,怒声喝道:“王承恩,你可知现在是什么时候,竟如此婆婆妈妈!若是因你耽误了咱的大事,你担当得起吗?” 王承恩并未因朱元璋的怒斥而畏缩,再次爬上前拽住他的衣襟下摆,哭诉道:“老奴因担心陛下安危,一时糊涂,还请陛下恕罪。” “不过此刻城头实在是去不得,那逆贼曾炮轰七门,陛下要是有个闪失,老奴万死难辞其咎!” 朱元璋闻言,又一脚踹开王承恩,怒道:“糊涂东西,若是七门有失,你觉得咱能活得下去?” 说罢,不待王承恩答话,快速朝前走去。 王承恩见状,朝后望了一眼,因未见到骆养性的身影,心中暗叹一声后,又急忙爬起来,朝朱元璋追去。 朱元璋等人才刚离宫,就有几人悄悄地朝宫外跑去。 wap. /110/110526/28709985.html 第1章 一觉三百年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甲申日,乾清宫。 七十一岁的朱元璋在一个身形单薄,面容憔悴的少年搀扶下,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地走到鎏金案前。 他喘定后,指着桌上的坤與图,对少年叮嘱道:“允炆乖孙,元人虽已被咱逐至漠北,不过北方乃元人龙兴之地,纵使有你的叔父们镇守,你也不可大意......” 朱允炆闻言,乖巧地点了点头,恭敬地应和着。 朱元璋见朱允炆虽一脸恭敬,眉宇间却隐藏忧色。 让他想起祖孙间先前关于外敌入侵,有叔父们镇守,若叔父们作乱,该如何应对的谈话。 一时间,那股挥之不散的阴霾再次涌上心头。 本来他心中的最佳继承人并非朱允炆,只不过由于太子朱标早逝,打乱了他的部署。 为免诸子相争,祸起萧墙影响家国稳定,他经过一番思虑后,才破格立下了这个皇太孙。 为了此事顺利进行,他不惜又送走了几个为数不多的老友。 原本他一直都安慰自己,为了大明的千秋大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只是此刻,他犹豫了。 “咱的江山托付给他,真的合适吗?”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稚嫩、文弱的脸,不禁皱起了眉头。 恍惚间,他好似又见到辛劳耕种,却被活活饿死的父母。 见到自己穿着满是补丁的僧衣,拿着破碗四处乞讨的日子。 见到那双白皙的大脚,滚烫的大饼。 见到鄱阳湖的大火,北平府的欢呼...... 见到指挥若定的徐达,横刀立马的常遇春,才比萧何的李善长,智称张良的刘伯温...... 当那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浮现在他脑中时,他心中又涌起了阵阵波澜。 自从他坐上这个至尊位后,做了许多以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同样也做了许多以前不会做,但现在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而这一切只是为保江山永固,为天下如他一般出生的黎民不再受苦。 为了这个目的,他苦心孤诣,创建各种制度,以为子孙万世法。 又颁布各种严律,实施各种酷刑,整治贪官污吏,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 可他还是低估了人心,纵使在如此严苛的管控下,仍有人不遵法纪,更有甚者,竟还想染指他的权利。 他一怒之下,大开杀戒。 洪武八年,空印案,杀违法官员三万余。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杀谋反官员三万余。 洪武十八年,郭桓案,杀贪墨官员三万余。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再杀谋反官员一万余。 杀! 杀! 杀! 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功臣宿将,只要涉案了,一律杀。 无论是饱学名仕,还是地痞无赖,只要犯纪了,一律杀。 他不怕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也不惧千夫所指、遗臭万年。 他只想用他手中的刀,为子孙后代,为天下百姓,杀出一个太平世界。 但让他失望的是,他努力了数十年,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依然没有出现。 他原本寄望于下一代,可当他看到如此文弱的孙儿时,不禁剧烈地咳嗽起来。 “皇爷爷,您没事吧?” 朱允炆见状,一边体贴地轻抚着朱元璋的胸口,帮他顺气,一边关心地问道。 朱元璋看着担忧而惊慌的朱允炆,愧疚与不安齐上心头。 他待气息平复后,又语重心长地道:“皇爷爷知你担忧之事,不过纵观古今,唯血亲分封最为可靠,这也是周、汉两代国祚最久的原因。” “况且皇爷爷在汉高祖郡县分封制的基础上,再次限制了诸王的权利,而你也有十二亲卫在手,只要因势利导,不让你的叔父们结盟,他们就无法撼动你的地位。” 朱允炆一边点头,一边恭敬地道:“皇爷爷放心,孙儿定会和叔父们和平共处,守护好皇爷爷打下的江山。” 朱元璋闻言,心头又是一颤。 以他的智慧,怎会听不出朱允炆话里的软弱与彷徨。 只是他此刻已是油尽灯枯,纵有再高的智谋,也没有时间来施展。 于是他只得慈祥地看着朱允炆,违心地点了点头,语气尽量柔和地道:“好,好,这才是皇爷爷的乖孙。” 说罢,他又在朱允炆的搀扶下,缓缓地朝龙榻走去。 就在他躺下的瞬间,又突然抓住朱允炆的手,想要叮嘱不可设丞相之事。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无奈地躺下,闭上了眼睛...... “轰隆隆!” 突然,沉睡中的朱元璋被一阵炮声惊醒。 他猛然坐起,有些诧异地朝外望去。 “陛下,您醒了?” 这时,一个公鸭嗓的声音在朱元璋耳边响起。 朱元璋本在克服心悸的不适,此刻突然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心中一惊,立刻循声望去。 只见一个年约五十,白面无须,头戴四梁冠,身着绯红蟒袍的太监躬身而立。 “你是何人,为何在咱的寝宫中?” 朱元璋见到一个身穿蟒袍的陌生太监出现在乾清宫,心中一惊,右手下意识地摸向枕下的匕首,没想到却摸了一个空。 那太监见状,一脸疑惑地道:“陛下,老奴是王承恩啊,您怎么连老奴都不认识了?” 王承恩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朝朱元璋的额头摸去。 “放肆!” 朱元璋大喝一声,将王承恩的手打开,怒道:“你区区一个阉人,竟敢对咱动手动脚,可是活腻了?” 王承恩闻言一愣,随后见到朱元璋一脸怒容,与以往情形大不一样。 于是他急忙跪地磕头,道:“老奴莽撞,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见他叩头不已,怒火才稍稍平息,道:“你等阉人,一定要恪守本分,如若不然,咱定将你扒皮抽筋。” 王承恩虽心有疑惑,却仍连连磕头,道:“老奴明白,请陛下息怒!” 朱元璋看着俯首在地的王承恩,心中一阵迷糊。 “咱从未赏赐过太监蟒袍,此人为何身着蟒袍出现在乾清宫?” 朱元璋想着,又打量着屋内的一切。 发现屋内除了有些物件的位置与之前略有不同外,其他并无异样,心中又是一阵疑惑。 他虽觉情况有异,却也是胸有城府之人,自不会暴露心中的疑虑。 于是他又佯装镇定地道:“方才咱在睡梦中隐约听到炮声,你可曾听见?” 王承恩闻言,有些诧异地抬起头,看了朱元璋一眼,刚要开口,却又听到朱元璋训斥道:“大胆,你竟敢蔑视宫规,擅自抬头!” “亲卫何在,给咱将这个不知规矩的奴才拉出去,重打五十廷杖!” 随着朱元璋一声怒吼,从寝宫外进来四个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亲卫。 原本他们进来时还气势汹汹的,可当他们见到要擒拿的是王承恩后,竟都愣住了。 朱元璋见状,心中大怒。 他纵观古今,深知阉党一旦得势,为祸甚大。 所以一直以来,他不予太监高官,更不许他们干预朝政。 没想到一觉醒来,不仅见到一个身着蟒袍的太监,而且连亲卫都不敢捉拿,可见这个太监的权势之大。 尽管心中满是疑惑,不过他生性果决刚毅,纵使知自己时日无多,却也决不允许此类事情发生。 于是他缓缓起身,准备亲自动手,脑中却突然一阵剧痛。 紧接着,一段段陌生的记忆涌入脑中,庞大的信息涨得他头疼欲裂,身体一阵摇晃。 “陛下,您没事吧?” 王承恩见状,惊呼一声,刚要起身去扶朱元璋,却又停了下来,担忧地望了一眼,又快速低下了头。 “大伴,朕无碍,你和亲卫先退下吧!” 朱元璋稳住身形后,一脸平静地对王承恩道。 王承恩虽觉陛下此刻的语气与往常一样,不过却仍觉得有些不对。 特别是陛下无意间看向他蟒袍的眼神,让他隐约感到陛下正在努力克制心中的怒火。 若是在以往,他自会开口询问,消除君臣间的隔阂,不过现在他却不敢。 因为他感觉尽管眼前的人与以前一般无二,依旧是一脸憔悴,穿着打着补丁的龙袍,但是在举手投足之间却又自带一股威势,让人不寒而栗。 于是他只得怀着满腹的疑惑,恭敬地行了一礼,带着亲卫缓缓地退了出去。 “逆子啊,竟将咱的江山糟蹋成这般模样!” 朱元璋待王承恩等人退去后,立时一脸怒容地捶在龙床上。 原来刚才他梳理了脑中的记忆后,发现此刻竟已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他也不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虽然朱元璋不知他为何竟能一觉三百年,还成为了崇祯,但是他却知道现在已是大明生死存亡之际,因为此刻的京城已被李自成的军队团团围住,破城只在朝夕之间。 wap. /110/110526/2870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