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宋晓军提醒中国高层和军事爱好者对国外的爆炒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千

    万不要被这些别有用心的报道所迷惑。因为事实上目前中国军队的整体装备水平还

    比较落后,大量使用着处于20世纪60年代水平的陈旧过时的旧装备,新装备不但数

    量少,而且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对提升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帮助不大,“即

    使中国现在全力以赴加快国防建设的速度,真正对中美力量对比产生影响还是10年

    以后的事情”。

    他分析国外鼓吹“中国威胁论”的目的至少有三方面。第一,它对于美、日等

    国军火商来说利益极大,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的情况下,美、日等国的

    国防开支却不断增加。美国对台军售规模和质量也不断提高,国际军火商们从“中

    国威胁论”中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第二,它也是美国反华势力图谋在中国周边

    建立反华联盟、围堵中国的一个手段。美国这些反华势力最不愿意看到在亚洲建立

    由中国主导的安全体系和经济贸易区域。第三,炒作“中国威胁论”也是延缓中国

    国防建设速度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在大型主战装备发展上,常常有人散布这样的论

    调:中国不能发展航空母舰,否则就会刺激日本也发展航空母舰。事实上,日本不

    仅一直在突破军备限制,而且也不断在法律上寻求出兵海外的合法性。

    宋晓军把军队的装备比成硬件,情报等系统比成软件。他认为硬件是一个定数,

    而软件的东西是有变数的。因此没有硬件,再多的软件也不行。如果某国有意对中

    国采取军事行动,那它就必然会分析中国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和软件加在一起,排

    除定数的部分,剩下那一点点变数,这种判断空间就很容易了。而中国的硬件建设

    滞后了10年,硬件的部分显得小了。因此宋晓军意识到,发展国防,强化自己的硬

    件,练好“上肢”,已时不我待。

    宋晓军坚持认为,中国发展装备的惟一原则是我们自己的需要,不应顾及“中

    国威胁论”的聒噪,“有时对方聒噪得越凶的地方,恰恰是他们最担心的地方”。

    由于宋晓军对加强国防力量多次发出强烈呼吁,外界把他为视为中国民间“强

    硬”的军事谋略家,甚至国外有人把他作为中国军事“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加

    以研究。

    确保东北亚安全,中国担当着不可回避的责任

    宋晓军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他说,如果美国在地球村里是一个大人的话,

    那么它肯定是个坏大人。尽管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代表了现阶段较高的

    文明水平,从能量上说是个大人,但从“德”上来说甚至不如一个孩子。

    宋晓军说这话的时候很激动,因为无数的事实使宋晓军认识到这一点。比如在

    “9·11”事件前,美国动辄拿所谓的“西藏问题”“新疆问题”来攻击中国,而

    “9·11”后,美国突然不提这些“问题”了。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适时就拿它做

    筹码,挤压中国。美国在伊拉克、伊朗等国更是拿“核”做掩护,大打出手。美国

    为了一己私利,随意发挥、出尔反尔的事情比比皆是。

    然而,让宋晓军感到困惑的是,他看到在中国各阶层都有一些“押美国宝”的

    人,为美国表象的繁荣所迷惑,甚至有一些学者和军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

    境,在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缺乏对敌斗争的经验,丧失立场,为对方所利

    用。他们还为自己的行为欢欣鼓舞,美其名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这一切

    正是美国的中央情报局精心设计的结果,他们却蒙在鼓里。宋晓军认为,美国中央

    情报局擅长设计一些漂亮的包装蛊惑人心,表面上显得特正义,而实际上是想通过

    这样的包装让中国动荡。

    因此,在宋晓军看来,中美之间的较量是长期存在的。美国一些智囊机构提出

    “阻吓”战略作为僵硬的“遏制”战略的补充,即通过更广泛的政治、经济、军事

    等方面的努力,最终目的是希望中国能够延缓国防建设的速度,为美国完成军事变

    革争取时间,进一步拉大差距。美国的鹰派和鸽派都坚持美国不放弃从清末至二战

    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既得利益和势力范围。美国鹰派集团一向自命为殖民时代旧帝国

    的天然继承人,朝鲜和越南战争就是美国为夺取继承权的努力,当然并不总是成功

    的。特别是台湾问题,美国把台湾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按他们的说法叫做“生死

    攸关的利益”。

    早在2001年中美发生撞机事件时,宋晓军就提醒大家,由于中美撞机事件使得

    美国长期以来在中国沿海进行侦察的问题公开化了,只要美国继续这种侦察活动,

    中国就不可能放弃对美机的监视,因此,两国发生摩擦的可能性随时存在。而要根

    本解决美国在中国沿海进行侦察的问题,主要还要看中国是否能找到反制美国侦察

    的措施,这种反制不一定是军事手段,但必须让美国人感觉到,如果它继续在中国

    沿海侦察,要付出“大于侦察所能得”的代价。

    中美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就目前的中国国力,宋晓军倡导一种不卑不亢的政

    治姿态,灵活中表现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意志。

    宋晓军提醒人们注意,自“9·11”事件后,从表面上看,中美之间合作是增

    多了,但在朝鲜核问题上中美仍然面临利益制衡的现实,美国想打“中国牌”,并

    不是信赖中国,而是一种权宜之举。中国必须全面评估朝鲜半岛可能出现的各种变

    数。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朝鲜核问题成为世界的一个焦点。就在各方为和平解决朝

    鲜核问题作出艰苦努力时,2003年6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高参珀

    尔在一个会议上表示,美国在“必要时”将摧毁朝鲜在宁边的核设施。接着美军把

    最先进的预警机从日本调到韩国,部署在韩国乌山美军基地。6月22日,在汉城新

    罗饭店举行的“韩美关系协议会”成立大会上,美国派出了国防情报局东亚局长等

    情报官员出席会议,透露美国将“像对付非典一样对待朝鲜”。种种迹象表明,朝

    鲜半岛爆发战争的几率与日俱增。

    朝鲜是中国的东大门,朝鲜安全危机对中国的安全带来深远的影响,因而中国

    的百姓对可能发生的动荡十分关心。

    朝鲜核危机爆发以来,宋晓军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他提醒人们注意,就其

    核开发的能力而言,朝鲜并无独立建造核反应堆的能力。在他看来,朝鲜的几座核

    反应堆的功率都不大,性能落后,根本不能支持朝鲜成为一个核大国。因而朝鲜自

    称拥有核武器本身就值得怀疑。倒是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在朝鲜半岛部署了战术核

    武器,使朝鲜半岛笼罩在核威胁之中。

    他注意到,日本的核反应堆数量、技术水平、储备的核原料的数量都远远高于

    朝鲜。然而,日本巨大的核能力却没有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而朝鲜核能力弱

    小得多,反而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因此他断定,所谓“朝鲜核问题”,只是美国宣

    传机器制造的一个名词,是被媒体广为传播之后才成了热点的。他联想到中东地区

    的以色列和伊拉克,拥有核武器的以色列没有受到任何核查,而至今没有被查实拥

    有核武器的伊拉克却反复受到核查和军事打击。他认为,美国的对外政策一向奉行

    双重标准,这是非常短视的。

    但美国毕竟已在暗暗做着攻朝的准备,如果朝鲜核问题陷入僵局,那么战争就

    在所难免。宋晓军意识到,无论朝鲜选择哪种手段,靠朝鲜的国力都是无法单独与

    美国、日本、韩国的力量抗衡的,朝鲜最终需要邻国的帮助,1000多年来一直是这

    样。

    面对咄咄逼人的战争形势,作为邻国的中国如何采取对策,成为广大民众关心

    的问题。

    宋晓军说,中国不希望朝鲜拥有核武器,但如果发生朝鲜与美国的军事冲突,

    中国很难袖手旁观,因为朝鲜只同中国接壤,任何外国军队在朝鲜的存在都是对中

    国的威胁,为了防止有人借朝鲜问题凌逼中国对美“摊牌”,中国必须在积极进

    行和平外交的同时,向全世界表明态度:中国反对以武力解决朝核危机。中国不在

    “朝核”问题上牟取私利,但若有大国企图以“伊拉克模式”将战争强加给热爱和

    平的亚洲人民头上,那么,中国绝不会坐视无为,“朝鲜半岛是一座通向中国的‘

    桥梁’”。他从朝鲜历史上爆发的外敌入侵的史例中看到,外敌对朝鲜的4次入侵,

    中国都作出了积极的干预,有3次胜利,1次失败。祖先尚且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们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观?“如果‘朝鲜核问题’引起一场战争的话,那么多年以

    后人们只会记得这场战争的结果,而不是起因。正如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丰臣

    秀吉入侵朝鲜的理由。人们只会记住战争的结果:或者中国出兵援朝,赶走了入侵

    者,保卫了自己的安全;或者朝鲜被外敌占领,中国的安全受到长期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