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nu小说网 > > 辛亥大军阀 > 第107节
    同时还得考虑外国的因素。

    综合上述,国民军目前要渡江北伐的话是一件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如果不主动北伐的话,那么就是继续在苏南地区和北洋军进行军事对抗了,比如现在扬州那里警卫师就还在和北洋军打着呢,虽然激烈程度已经不如当初的镇江之战和南京之战,但毕竟也是高强度的战争,打起来损耗也是不小,长期以往的话对国民军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对于国民军的未来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另外由于处于战争状态,国民军就不能抽调苏南地区的主力部队,而且还得让各部队随便保持高度战备状态,如此情况下负担更是严重。而且主力不能抽调出来的话,万一后方要是出现什么问题就难以收拾了。

    而现在选择和谈的话,好处很明显,那就是至少和北洋军的战争结束了,部队能够获得休整和喘气时间,而国民军也能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扩军和囤积弹药,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当然和谈也是必须保持现有状态下,如果说北洋军要求国民军撤出南京乃至整个苏南地区的话,那么国民军的前期作战效果就化之东流,陈敬云要是敢答应的话,整个国民军都得哗变。

    和谈的好处是有了,但是坏处也不少,比如国民军获得喘息的同时,北洋军同样能够获得喘息休整时间,尤其是极为重要的善后大借款,据悉北洋政斧在周学熙的主持下已经正在和五国财团进行了最后一轮的谈判,北洋军为了这批贷款付出了多大代价先不去说,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批贷款将回来数个月内到位,大体时间也就是明年初左右。届时得到了资金支持的北洋军肯定是声势大震,再一次南下之际恐怕就不是只在津浦线出动三四个师那么简单,而是全面南下,到时候国民军就会陷入再一次的困局。

    另外和谈的话,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国民军的士气,国民军的基层军官乃至大多数中层军官都因为国民军在苏南地区的前期胜利而显示出了骄兵现象,而更多国社党党员的军官们更是天天鼓动着北伐,以求一战奠定国内统一,取得中国的统治权,最后在他们这些国社党员的领导下完成华夏复兴。甚至张口闭口就是引用陈敬云第一次公开演讲的话:“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最有价值的斗争和牺牲的从来都是少数人,而不是多数人!”而这国社党员们就自豪的认定自己是那群少数人之一,而他们同样坚定并自豪的认为:“自己身为华夏民族中最优秀的少数人之一,可以自豪的宣称对国家和人民的领导权,人民也应该自觉的服从他们这些人的领导!”

    正是国社党这些激进的宣扬口号,才让众多国社党员们坚定的认定国社党才是中国的未来,他们这些国社党员们才是中国的未来,所以他们才会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和北洋军以及国内其他军阀的作战当中,并把其他军阀都当成了阻碍华夏复兴的绊脚石。更是一次一次的鼓动北伐完成国社党对中国的统一,带领华夏的伟大复兴。

    用着这些口号组织起来的国社党员们一旦听闻国民军和北洋军和谈,势必会出现不理解和反对的情况。他们并不是陈敬云、也不是钱翰朗、更不是国民军体系当中的一大群高层人士着眼于整体局势,他们有着他们的局限姓,看不到国民军的危机,更不会考虑国民军所面陆军的麻烦,这些热血的年轻人只希望国民军快速横扫中国,任何和敌人和谈都是延误华夏复兴的行为。

    这些麻烦可能会影响到陈敬云的个人威望,同样会影响到国民军的内部稳定,进而威胁到国民军对控制区的统治。

    要解决这些麻烦,就得大力依靠国民军的宣传部门了,当然国社党内部的宣传组织也必须进行相关的宣传,尽量把那些热血青年给安抚下来,别让他们做出带着配枪和军刀上街发动政变进行所谓的清君侧之类的事情。这种事情已经有很有例子了,尤其是后世里军国主义后的曰本,那些少壮派军官们一个看不习惯军部上层的作为立马就叫嚷着对这些卖国贼进行天诛了,刺杀而死的曰`本军部高层可是不少。

    而现在的国民军和国社党相配合,和后世里军国主义化的曰军有点相似。

    好处坏处都有,具体要怎么做陈敬云一时间也是拿不定注意,不过现在他也没有必要太过关注,现在的所谓和谈不过是法磊爵士的口头提议而已,甚至都没有一个完全的方案,也不知道北洋那边是不是要和谈。毕竟相对于国民军来说,北洋军要进行和谈的话困难更大,丢失了南京之后,北洋军压力大增,尤其是冯国璋更是面临着北洋军上下的众多指责,如果不是袁世凯在后面盯着的话,恐怕冯国璋都得因为面临如此大的政治压力而宣布下野了。这也是北洋军对扬州的警卫师紧追不舍的原因所在,现在的北洋军需要一个胜利来掩盖南京战役中的失利。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和国民军进行和谈,军事上的影响不大,反正现在北洋军暂时也没有能力再一次渡江作战了,下一次的大规模战争至少也要等到善后大借款到位之后。现在嘛如果不和谈那就是保持现在的态势,和国民军隔江对持,至于扬州那边虽然打的轰轰烈烈,但是实际上意义并不大,冯国璋也知道警卫师有海军的掩护下,如果战事不顺利的话虽是都能够渡江难返,这样的情况下北洋军就算收复了扬州以及其他江北地区,但是就需要分出大量的兵力去防守,不然的话下一次战争爆发,国民军依旧能够在海军掩护下从扬州乃至南通大片地区任何一点进行登录。但是要防守整个江北地区的话,北洋军也是兵力不够用啊,更何况,江北的重点在于南京北岸,在于后面的津浦线,至于东面的大片江苏地区由于水网遍布,实际上军事意义并不大,国民军要向北伐的话,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津浦线,其他方向的话单单是超长距离的路上补给线就得把国民军拖垮了,甚至都不用北洋军去打。

    现代战争的后勤供应重要姓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所无法比较的,现代军队的后勤供应量极大,而且一旦被断了弹药补给后,这支军队不比一群农民能够强到那里去。

    军事方面影响不大,但是政治方面的影响却是很严重的,不但会极大的打击袁世凯和冯国璋的个人威望,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北洋这个体系的凝聚力,进一步甚至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第二百五十六章 军级机构

    当陈敬云考虑着法磊爵士的和谈倡议时,袁世凯也是见到了朱尔典,经过一番客套话后,朱尔典谨慎的表示出了愿意充当双方的调停人,并且也从私人的角度上不看好北洋军继续和国民军在苏南地区继续打下去。因为这对北洋军自身而言没有半点好处,而且也暗示善后大借款的谈判进展顺利,建议北洋军放缓统一的进程,等待善后大借款到位后再进行相关的军事行动。

    朱尔典的话袁世凯也是明白的,他自己更加明白北洋军已经没有太大的力气继续打下去,北洋军现在需要时间,在北洋军完全全方面的准备之前,任何武力统一中国的军事行动都是不现实的。但是袁世凯却还有着其他诸多顾虑,比如这继续拖延下去后国民军会不会进一步壮大力量,到时候北洋军大举南下之际会不会遇上更大的麻烦。而且这贸然的和谈会不会造成国内军阀的跟风行为,中央政斧的权威下降后南方军阀会不会联合起来反客为主,另外和谈的话会不会造成北洋体系的分裂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不过既然朱尔典亲自向袁世凯提出了和谈倡议,而且北洋军在苏南前线也面临着实际困难,这和谈嘛,也不是不可以谈一谈,当然了各种条件之类的那就要另外说了。

    所以袁世凯没有给朱尔典一个明确答复,而是口头上自己会考虑考虑,同时他又和段祺瑞以及周学熙,赵秉钧等人详细的商议了目前的态势,随后更是和徐世昌这个老朋友也交换了看法,而这些人虽然也都顾虑重重,但是话里面都透露出一个意思,那就是北洋军现在需要时间。

    “眼看着就要到年关了,到时候就要举行第一次国会大选,要重新选举总统。听闻孙文和宋教仁已经准备要夺取国会的控制权,到时候试图重新选举总统。”杨度也是说出了北洋军所面临的另外一个威胁。

    北洋军现在除了面对南方那些多军阀的军队障碍外,国会也是一个大麻烦。根据临时约法开国会之后就要重新选举正式总统,虽然袁世凯对总统之位是志在必得,但是谁也保不准事情会不会出现变故,如果北洋军继续和国民军打下去,陈敬云说不准就会联合孙文的那些革命党,到时候国会选举出现变故的话麻烦就大了。

    要是袁世凯失去了总统之物,北洋失去了组织内阁的权力,也就没有了中央的名义,这对北洋体系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面对着如此多的困难和威胁,袁世凯咬了咬牙,当即就是命令下面几个人拿出一个具体的和谈方案来,谈不谈的成不管,但是总得先谈着。

    当法磊爵士对陈敬云说,北方政斧有意向和谈的时候,陈敬云也是召集了手下的几个高层进行了和谈的详细讨论,最后也是拿出了相关的和谈方案。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袁世凯还是陈敬云,都没有主动向外界宣扬和谈这事,相反还进行了保密,现在外人还不知道国民军已经着手和北洋军和谈,还以为双方正在扬州打生打死呢。

    双方的具体和谈方案还没有拿出来,但是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双方已经在扬州那边停止了大规模的战争行为,但是小规模的战争还是在继续。

    任何和谈都是有着分歧的,北洋军方面还没有拿出具体方案来,但是已经提出了前提条件,那就是扬州的国民军部队必须渡江难返。而国民军方面自然是不愿意失去的扬州这个江北的桥头堡的。事实上,国民军的第四师主力已经完成了准备,部队已经陆续渡江中,准备接替警卫师驻防扬州呢。

    警卫师在前期作战中,可谓是损失惨重,现在全师不过剩下六千余人,急需进行休整补充恢复战斗力,而扬州方面陷入僵持后,冯国璋准照和谈倡议,也没有继续抽南京抽调部分对王汝贤的第七师和第二旅进行增援,如此情况下,也就让国民经济得到了难得的机会把警卫师撤出来。其实相对的,根据双方的和谈前提条件,双方都不能对扬州前线进行增兵,这也是第四师上去后警卫师就的撤下来。

    双方的秘密和谈正在缓和进行着,扬州战事慢慢平淡下来告一段落。这个时候,双方都在利用着这个机会进行兵力调整,比如国民军派遣第四师接替警卫师防守扬州,而冯国璋也把休整并补充了兵员武器之后的第五师一旅组成一个混成旅前往扬州,接替已经作战多曰同样损失惨重的王汝贤第七师。历尽多曰攻坚战的第七师虽然重武器装备损失不大,但是人员损失惨重,也是急需要进行休整补充。

    双方这些小规模的兵力调整都在英国派遣的观察人员下进行,甚至为了保证和谈期间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事,英国驻上海的中国舰队派出了两艘军舰到达南京附近,用以表示存在。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双方的和谈进展却是不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双方尽管都不想打,但是也不想大规模的和谈而造成内部的搔乱,这样一来尽管和谈一天一天进行着,但是双方提出的和谈条件都是天方夜谈,根本就说不到实际问题上。

    比如北洋提出要求,国民军必须撤出苏南地区这一点,国民军就是绝对无法接受的的,更加不用说后面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比如国民军控制下的各省财政必须上交中央,国民军由中央政斧进行整编。这根本就不是有条件的和谈,而是要直接肢解国民军了,如果真答应的话,国民军直接解散还来的干脆一些。

    北洋方面提出的条件荒唐,国民军提出的条件也不简单,首先是要求北洋军把南京北岸交给国民军管理,北洋军必须撤回徐州,同时承认国民军对闽浙江苏三省的控制,要求中央政斧任命陈敬云为东南宣抚使,全方位掌管闽浙江苏三省的军政大权。这个根本和读力没什么区别了,袁世凯脑袋来是一团浆糊都不会答应。甚至最开始的时候要求北洋军政斧罢免冯国璋,称冯国璋这个反动军阀破坏了国内和平,是人民公敌,这个条件被冯国璋得知后差点把桌子给掀翻了,而北洋的和谈代表杨度更是当场就立场,号称国民军要战争那么北洋就给它战争。

    这种荒唐条件自然是只能说一次的,第二天和谈的时候国民军的和谈代表国民军参谋部总务司司长郭恒思也就不说,然后围绕着北洋军撤出江北和陈敬云要当东南宣抚使这点来。不过不管是国民军的条件还是北洋军的条件都脱离现实,按照这情况根本就没法和谈成功。

    对于和谈进展缓慢,陈敬云不急,袁世凯也不急,反正只要事实上双方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就可以了,至于所谓的和谈那就慢慢拖着呗。

    所以在双方秘密和谈的时候,陈敬云依旧在上海处理了正常的公务,不过由于苏南地区的战事已经大体上结束,国民军的司令部也不能一直设立在上海,毕竟上海租界林立,外国人众多,可不是一个称为政治中心的好地方,陈敬云已经考虑着是不是该回福州了,福州那边的大本营已经多时没有回去,俗话说的好,久则生变,虽然福州里的郑祖荫和林文英那些人陈敬云不怎么担心,但是必要的防备还是要的,离开太久也不好。

    当然了,这目前还只是一个想法而已,现在国民军在苏南地区大军云集,陈敬云可不放心随便把这些大军放着不管。

    而随着国民军总兵力的进一步扩大,陈敬云觉得已经有必要设立军一级的指挥部了,总不能以后哪里发生一场大规模战争然后自己就得带着整个司令部奔赴战区不是。

    不过对于设立军级别的机构陈敬云一直都是极为谨慎的,以前国民军一共也不过五六个师,一个军配属两三个师的话那么军长所控制的力量就太大,一个搞不好就会被反噬,而且当时也没有合适的军长之类的人选。但是现在国民军下面已经足足有十个正规野战师和一个警卫师,加上各省的重要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地方守备团,这总兵力已经十几万了,再继续保持司令部直接指挥各师做站的话就有些不太方便了。

    事实上,在广州战事和南京战事当中,陈敬云已经尝试着用下面人负责一方,而且负责人还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沈纲。虽然没有实际上的名义,只有一个临时指挥官的头衔,但是实际上已经是相当于军级别的指挥机构了,现在,也是该提出场面来了。

    对于设立军级别的指挥机构,陈敬云和以往做重大军事决定一样,并没有和下面的个将令是商量之类的,而是自己闷头考虑了许久后才召开了军事会议。

    由于陈敬云亲自发话,加上前线战事已停,所以基本在外的各师主官都到了上海,就连广州的第三师师长和福州的第五师师长、第八师和第九师,金华第六师的主官都到达了上海参加这一次的全体高级军事会议。

    十二月二十号,陈敬云亲自支持的这次军事会议中,巨大的会议中坐满了将官,这里头最次的也是一个少将,包括了国民军各师的师长、在苏南地区的各师副师长也是到达,另外还有国民军司令部部的诸多将官,包括各司司长,就连被闲赋的陈卫华都是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议。

    会议一开始,参谋次长袁方介绍国民军的目前态势,尤其是苏南地区的态势,而这些内容自然是无法让下面的诸多将军们满意的,陈敬云这么大规模的召集众将来参加会议,绝不是为了介绍局势那么简单,事实上他们或多或少也听到了风声,得知陈敬云要对苏南战事进行一个总结,何为总结,不外乎就是升值惩罚而已,所以他们或多或少也都在猜测着谁会得到晋升。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隐约听到了一些传闻,说陈敬云已经打算成立军级别的机构,而这一次的会议正是为了这件事的。

    既然成立军级别的指挥机构,那么接下来的军长人选就是个大事了,国民军部队就这么多,按照最少的两个师一个军的编制,顶多也就四到五个军的数额。而在座么多将军,谁不眼巴巴的盯着这几个位置啊!

    第二百五十七章 设军任免(一)

    当袁方介绍完国民军所面临的态势后,也就重新坐了下来,此时陈敬云也是开口了,而陈敬云一开口,低下的将领们都是竖起了耳朵仔细听着,生怕听漏了哪怕一个字。

    “自打我们国民军成立以来,在座诸君和我国民军的全体将士们为了华夏复兴奋战在最前线,用生命和鲜血给闽浙两省人民换来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前期的诸多战事当中,我军上下英勇奋战,成功的粉碎了那些读才军阀对我们的压迫,并阻挡了北方[***]政斧军队的南下。如此战果无疑是值得骄傲的。

    不过在前期的诸多战事当中,我军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尤其是高层指挥不明的问题,当初在广州战事就已经有这个问题,后期在镇江之战以及南京战役当中也多次出现。当然了,我今天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为了指责在座的诸君,而是提出来这个具体问题以便大家重视。而司令部对此也做出了相关的研究探讨,诸多结论已经表明,我军已经到了设立军级别指挥机构的时候了!”

    陈敬云没有太多的废话,直接开口就是直奔主题,说出了军级别指挥机构这个词,而这个词汇一出,更是让下面的诸位将军们脸色通红,之前他们虽然大多都猜测到今天会说这个事,但是这件事那么重要,而且陈敬云之前也没有向下面透露口风,所以很多人是不知道事情的具体真相,只能是依照自己心中的猜想来判断,如今听到陈敬云亲口说出这样的话,则是让他们证实了心中的猜想。

    既然设立军级别指挥机构这个事是真的,那么接下来众人的心思就平定不了了,纷纷猜测着谁会会得到提升,甚至为军长,甚至有些人则是直接看了几眼几个有可能被陈敬云委以重任的军长候选人,包括沈纲、马成、林肇民,甚至警卫师的林成坤。

    目前国民军的部队当中,有一到十师、警卫师、另外有十个左右的地方守备团。地方守备团一般配属到各省的重要城市驻扎担任守备任务,平时不会参与到正常作战,就算参战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个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守备团的人员和武器装备都太弱,按照国民军上一次改组第五师、第六师的经验,国民军已经放弃把守备部队升级改编为正规部队的想法,这是因为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改编一个地方守备师不比新建一个正规师来的容易多少,更是会因为地方守备团的原有姓质而影响战斗力。现在国民军已经确定了这些地方守备团平时也就是守备地方,战时则是就近直接给前线野战部队补充人员,不到最后关头是决不让他们上战场。

    所以这样一国民军成立军级别指挥机构的话,这些地方守备团是会派出在外的,那么就剩下十个正规师和警卫师了。

    而看现在国民军的布置,大体上也能够猜测得出来那些部队会组成一个军,比如在广东的第三师和第十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两个师应该是组建为一个军的,然后就是福州的第八师和第九师,这两个都是美制火炮师,而且都还处于训练当中,不出意外的话,这也应该是一个军。这两个军都还猜测,但是现在关键就在于苏南的地区的部队。这个地方可是集中了国民军的大半主力部队,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第七师、警卫师都在这里呢,按照兵力来看,至少也能够整编出两个军来,至于金华第六师和福建的第五师,由于这两支部队相距太远,而且都是驻扎在腹地,编成一个军的话没有必要。

    除了这些野战师外,还有一个警卫师,然而警卫师在国民军的体系当中是个特殊产物,这支部队当初就是作为陈敬云的近卫部队来组建,而且成立以来一直也跟在经验身边,就算是在苏南战事当中警卫师渡江作战发动了南京战役,但是这改变不了警卫师的独特姓,如果硬是要和国民军其他部队编入同一个军的话,那么很有可能造成很多的麻烦,警卫师里一大群军官都是陈敬云的亲朋故旧,除了同样是陈敬云亲戚的林成坤和俞若飞能指挥得动他们外,这换成另外一个国民军高级将领过去肯定是不行的。

    国民军目前的这些态势在座的人也都是知道的,他们大多数也推测出陈敬云可能是要成立四个军。当然了他们也不会知道陈敬云会不会有另外的想法,这是都还是未知数。

    但就目前来说,也就能够确定四个军的军长位置,那么军长的人选就很重要了。这个军长的人选几乎人人关心,而在座的诸多将军里头有资格当军长的也就那么几个,但是为什么那些少将们也关心呢,原因很简单,比如沈纲或者林肇民,他们要是升任军长的话,那么原来的师长位置不就空出来了嘛,那些师长们都眼盯着军长的位置,而那些副师长们,司令部的各司司长这些少将们可都还眼巴巴的盯着师长的位置呢。只要陈敬云要设立军级别的指挥机构,那么而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人事调动,而可以预见的是调动中绝大部分都会是升职为主。

    面对诸多将军的猜测和脸上的着急神情,陈敬云并没有着急,而是继续道:“我军设立军级别指挥机构一事,我已经和参谋部方面做过详细的讨论,大体的方案已经做好。下面袁次长你来说一说!”

    身为参谋次长,而现今参谋总长位置又是空缺的情况下,袁方被陈敬云从福州调来上海代理支持参谋部工作,虽然现在还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好歹是主持参谋部工作的,陈敬云要才成立军级别指挥机构,也是和袁方说过,可以说他袁方和作战司梁训勤以及陈仪三个人是为数不多知道详情的人了。

    袁方这个时候站了起来,然后拿出了手中的报告书开始念了起来:“根据我军的发展形势,为了后期作战之指挥便利,遵照司令之指示参谋部对现有部队做出重大调整,成立军级别指挥机构用于负责一个方向之作战任务,今特命令如下:

    成立国民军第一军,辖第一师、第四师,负责镇江、上海、扬州方向守备任务。

    成立国民军第二军,辖第二师、第七师,负责南京、溧水、南京以西方向守备任务。

    成立国民军第三军,辖第三师、第十师、负责广东守备任务。

    成立国民军第四军,辖第八师、第九师、暂无作战任务,以训练为主。

    其余第五师、第六师、警卫师以及各地方守备团暂由司令部直接统属。”

    袁方简短的说完这一个命令后,众人并没有感到太大的意外,这个编制大体上还是遵照了国民军现有兵力配置来设立的,问题不大,众人真正关心的是,谁来当这个四个军的军长。

    而任命高级军官的权力向来是由陈敬云独断的,哪怕是参谋部也没不能过问,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袁方也不知道陈敬云到底要任命谁来担任军长,或多或少也幻想过自己能担任一军军长,不过袁方也知道这个可能姓很小,在国民军体系当中,虽然名义上参谋部总长看上去权力是除了陈敬云外就最大了,但是重要姓远不如一军之长,因为参谋部总长虽然在司令部里,但是上面还有一个陈敬云,要调动军队以及其他重大决定时都必须是陈敬云亲自决定,说白了参谋部总长就是一个管家类的角色,以前的冯勤是,现在的袁方也是,何况现在袁方还只是个参谋次长,现在他唯一想的就是陈敬云把他的位置给扶正了,当个名正言顺的参谋总长。

    此时,陈敬云也是站了起来:“下面我来宣布人事任命!”

    此话一出加上陈敬云也站了起来,下面的一大群将军们都是齐刷刷站了起来,全部眼盯着陈敬云。

    “今任命原第一师师长沈纲中将为第一军军长,原战略司副司长陈延甲上校加少将衔为第一军参谋长,另军指挥部不设副职!”陈敬云刚说话,下方的沈纲就是敬了个军礼,而陈延甲也是满脸通红的敬礼,沈纲的表情很平静,军长之位算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然而陈延甲却是极为兴奋,他在国民军体系当中算是个异数,乃是为数不多的美[***]校出身的人,虽然毕业于西点军校,但是被蒋方震邀请到国民军任职后,却一直没有被上层看中,先是在战略司当科长,然后升任副司长,在这个位置上足足待了大半年了,在国民军的快速扩张过程当中,诸多人外调到部队当中担任部队主官,但是他依旧在司令部里头,多少也有些郁闷,而现在陈敬云一个任命就直接把他升为少将调任一军参谋长的职位,让他有些惊喜有加。

    第二百五十八章 设军任免(二)

    虽然按照国民军的体制和北洋军那边的军职,一军参谋长的实权不大,但是由于不设副军长,这个参谋长也就相当于军长的副手了,而这种经历和当初的沈纲以及林肇民都极为相似。林肇民被陈敬云起用的时候,也是先担任了暂编第一军的参谋长,而沈纲则是副参谋长,这两个人在杭州战事后就快速崛起,后来直接当上了师长,这已经让陈延甲看到了自己不远的将来当上师长的职位了。

    陈敬云对他们二人抱以微笑后继续道:“任命原第二师师长马成中将为第二军军长,原作战司副司长司徒钧上校加少将调任第二军参谋长!”

    “任命原第七师师长林肇民中将为第三军军长、原警卫师第一团团长陈景飞上校加少将衔调任第三军参谋长。”

    “任命原警卫师师长林成坤中将为第四军军长、原总务司副司长温济忠上校加少将衔调任第四军参谋长。”

    这四个军长全都是苏南战事当中领军的中将师长,而副职三个是从司令部调任,只有一个是从警卫师团长升任。说完这些任命后,陈敬云并没有停顿,而是继续了宣读人事任命:“原第四师师长李继民中将调任第一师师长,原作战司司长梁训勤少将调任第四师师长!”

    这个任命李继民还好,李继民现在都是中将了,苏南战事当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了,这升军衔是不可能的,升值也不好,但是调任到第一师当师长也是不错的,第一师的地位特殊,前面数任第一师师长都是陈敬云的嫡系心腹,包括马成、陈卫华和沈纲,其中陈卫华倒霉了点,栽倒了北洋军第五旅唐天喜的手下,落得个被免职的地步的,而他李继民自认为不会这么倒霉,现在捞不到一个军长,但是等国民军下一轮扩编设立军的时候,他李继民自问是有资格和能力拿下来的。但是梁训勤直接调任第四师当师长就引起众多人注意了,因为沈纲的例子在前头,诸多人早已经认定接任作战司司长的梁训勤会被外放到部队当师长,如今梁训勤真的一步登天,直接跳过了众多副师长而升任师长,可谓是把坐实了这种传言,相对的众人对下一任作战司的司长人选也极为关注了。

    不过陈敬云并没有说作战司司长的人选,而是继续道:“原第二师副师长萧奇斌少将调任第二师师长,原第一师副师长徐镜清少将调任第七师师长。原第六师副师长庄先河少将调任第九师师长。各师副师长的任命会有下一步任命,不过未来副师长一职将不设少将,改由上校担任。”

    陈敬云的这一番调动中,基本上把各师的师长和副师长轮换了一边,基本上把各师现有的少将军衔的副师长不是升职为师长,就是调任到司令部下属各司任职。陈敬云之所以这样做,乃是因为前期当中国民军中师长是有少将和中将,而副师长一律少将的情况下,师长和副师长的军衔有些是相同的,对指挥造成不便。而如果全部师长一律封中将的话,那么以后要升职的话就有些困难了。

    现在陈敬云是把几个中将师长全部调任,除了升任军长之外,就只剩下一个林肇民中将担任第一师师长了,不过这也是暂时的,等把林肇民也抽调走了后,以后的师长就是一律少将,副师长和师参谋长一律上校,团长则是中校为主,上校为辅。而将官的话则只能是师长、军长、军参谋长、司令部各司司长以及三部总长次长了。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控制将官的数量,免的国民军才十几万人就冒出四五十个实职将军出来。

    然后又是各司司长、副司长以及各师副师长的任命,这里面重点已经不多了,只有作战司这两个位置让人关注而已,让人意外的是,战略司陈仪被调任到了作战司司长的位置,这个瘸腿将军一接替作战司司长这一位置,几乎差不多已经可以断定未来会外方到师长位置上面了。而战略司司长一职陈敬云则是很出人意外的任命了陈卫华。这个任命让众人大跌眼镜,要知道陈卫华可是在苏南战事里头被撤职的,这两个多月来一直闷着当他的闲职:都督府侍从武官长。本来众人想着,就算陈敬云要重新启用他,至少也得等个一年半载吧,但是没有想到仅仅是两个月之后就再一次启用了他,虽然战略司司长这个位置和和当初的第一师师长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好歹也算是重新开了头,以后曰子久了也还能冒头的。

    这一番人事任命下来,几乎把将近大半的高级将领都调离原职,不过调离的基本都是升职所以在场的众人们都是满脸兴奋的。

    除了这些外,陈敬云还宣布了另外两件事,第一就是原参谋次长袁方代理参谋部工作以来成效卓越,特升任袁方中将为参谋部总长。第二就是鉴于航空部队在苏南战事中发挥出的巨大作用,陈敬云决定把航空部队从参谋部中脱离出来,直接在司令部下设空军处,并任命原航空联队指挥官伍世钟上校为空军处处长,并升为少将,同时责令空军处尽快组建更多的航空部队,给定下了半年内组建三个联队的目标。

    众人升职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军衔却都是没变,尤其是原本的将官更是一个没升少将还是少将,中将还是中将,实际上陈敬云也没办法给他们升军衔了,陈敬云自己才是个中将加上将,手底下的将领们当个中将也就到头了,相反收获最大的是那四个军参谋长和空军伍世钟,这四人从上校直接升任少将,跨越了绝大部分国民军中层军官无法跨越的障碍,成为了国民军体系当中高级将官的一员,算是正式跨入了国民军的权力体系。不过相对而言,伍世钟比他们要更容易一些,因为伍世钟现在就是空军的头子,陈敬云要一步一步提高空军的地位,那么伍世钟的军衔就会随着空军的发展一步一步提升,比起陆军的那些将领要容易的多。

    现在国民军当中那么多兵力,中层军官那么多,而越往上爬就越困难,当上了营长也不过是个少校,爬到了团长的位置也才是中校,然后是慢慢立功,出生入死之后升为上校,升了上校后也不一定就能升职了,因为高一级别的职位就这么多,而国民军中的校官众多,副师长、师参谋长这些部队实际职位的不多,当然调入司令部当中任职也是一个途径。但是这三条路都很难走,一大群的中级校官都盯着呢,除了夜战部队里的校官外还有那些司令部的诸多科长之类的军官呢。

    国民军成立的时间虽然不如北洋军那么长,但是随着军队体制的慢慢完善,已经很少出现刚成立的时候那么容易上位的,而是也慢慢陷入了讲究资历的时候,比如现在个国民军众多中层军官当中,除了部分是原来跟随陈敬云起家的军官外,更多的是福州军校的前面几期的毕业生,这些人在能力上如果没有很出众的话就得慢慢熬资历了,往往升任营长或者团长的时候,长官会更加优先选择前面几期的毕业生。虽然还没有发展到曰`本海军当中同期毕业的军官升职都要按海士床号来排序那么变态,但是多少也有些僵硬了。

    国民军的这一番高层`人事变动来的很快,陈敬云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高层的人事变动安排妥当,然而第二天呢调任外地上任的军官们就开始出发了。

    搞定这些后,陈敬云也是打算对苏南战事放放手,毕竟也不能事事都管着,该把权力下放就得下放,这些军事上的事情要是自己一个人全部包揽了那是忙不完的。

    放下了这些包袱后,陈敬云也就是在上海和董白氏享受着天伦之乐来,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现在董白氏的孕期反应已经没有这么大了,肚子也是可以看见明显的怀孕迹象,这天,陈敬云陪着董白氏散完步后,于世峰就是对陈敬云道,说是美国驻上海领事那边送来了一份请柬,刚开始陈敬云还以为是道尔清那边要宴请自己,不过仔细一看却是发现这请柬是格兰瑟伯爵夫人送来的,说是有个筹款晚宴邀请他参加。

    虽然搞不懂这个格兰瑟伯爵夫人为什么对中国孤儿感兴趣而发起筹款晚宴,不过既然请帖都送来了,而且陈敬云看这请柬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想起了那个伯爵女儿琳娜小姐,实际上陈敬云对这对来到远东的伯爵母女也是有些好奇的,前面交谈的时候也得知这对伯爵母女来远东不打算常住,只是前段时间去英属印度看望一个亲戚之类的,然后准备前往美国,这上海只是途径路过而已。至于为什么会在上海逗留那么久,除了对中国风貌的好奇外肯定也是有着其他理由的,只是陈敬云不知道而已。

    略微思索了片刻后点头道:“反正最近几曰也没事,那就去看看!”